各位街坊邻居们,今天给大家扒一扒咱老祖宗留下的宝贝——中药里的"金钩钩",这玩意儿听着像武侠小说里的暗器,实则是长在山沟沟里的草药,懂行的老中医都把它当宝贝疙瘩藏着用。
前些年我去川西采药,跟着老药农钻竹林,老头蹲在地上拨开落叶,指着一丛带刺的藤蔓说:"喏,这就是金钩钩。"我凑近看,这植物真有意思,茎秆上生着弯弯的倒钩刺,活像缩小版的鹰爪,老药农随手折段茎枝,断面冒出乳白色的汁液,闻着还有股淡淡的薄荷香。
要说这金钩钩的来头,可是大有讲究,它学名叫"钩藤",因茎节带钩得名,《本草纲目》里早有记载,不过咱老百姓还是习惯叫它金钩钩,尤其在四川、贵州一带的深山里,懂行的采药人都知道"春采芽,夏收藤"的规矩,每年清明前后,山民们腰系竹篓,踩着露水进山,专挑那些带着银白色绒毛的嫩芽采,这时候的金钩钩药性最足,晒干后能卖上好价钱。
别看这藤条带刺不起眼,人家可是个"多面手",村里王大夫就常拿它治高血压,他说这金钩钩就像个天然降压阀,能平肝熄火,上个月隔壁张婶头晕得厉害,喝了三天金钩钩煮的水,头就不晕了,具体法子也简单:取30克干品,加冰糖炖成茶,每天当水喝,不过王大夫叮嘱,这茶得现煮现喝,隔夜就失效了。
老辈人还传下个偏方,专治小孩夜啼,用金钩钩藤煮水给孩子擦身,说是能驱风定惊,我表姐家娃小时候闹夜,试了各种方法不管用,最后用这个土方真给治好了,现在她家洗澡盆底下还常年压着串金钩钩呢。
不过可别小看这些土方法,现代研究还真发现了门道,省中医院的教授跟我说,金钩钩里含有种叫"钩藤碱"的东西,能扩张血管还不伤肝,他们医院就拿这个做成中成药,专治高血压引起的头晕目眩,有意思的是,这药材得后下,煎煮时间过长反而失效,就跟泡茶似的焖五分钟最合适。
虽说金钩钩好处多,但采药可是个技术活,老药农教我辨认时说:"正宗的金钩钩叶子要对生,茎节带双钩,揉碎了有股特殊的清香。"市面上常有假货,用其他带钩藤冒充,那些要么刺太扎手,要么断面发黄,最保险的是找熟人买,或者认准带"GMP"认证的药房。
最近我发现超市里居然有卖金钩钩茶,包装上印着"降压养生",不过懂行的都知道,真正好的金钩钩都是手工采摘的嫩芽,机器烘干的批量生产货,药效至少要打对折,就像喝茶讲究明前茶,金钩钩也是年份越新效果越好。
最后提醒大伙,这好东西虽好可不是万能药,体虚胃寒的人要慎用,孕妇更是碰不得,去年有个大哥听说金钩钩治头痛,连着喝了一个月,结果喝得拉肚子,所以说啊,咱们养生还得讲科学,该看医生时候千万别自己瞎琢磨。
现在正值金钩钩采收季,山里的老药农又该忙活了,下次去山区玩,要是遇见背着竹篓的采药人,不妨打听几句,说不定还能学到几手辨别真伪的绝活,毕竟这些口口相传的本事,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