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听街坊邻居念叨"吃撑了喝炒三仙",这名字听着挺有意思,其实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养生智慧里,真有个叫"炒三仙"的消食方子,今天就带大家扒一扒这个藏在厨房里的中药秘密。
【炒三仙到底是哪三仙?】 别看名字像神话组合,其实就是三味炒过的中药材,老中医们把炒麦芽、炒山楂、炒神曲三位凑一块儿,专治各种"吃多了"的毛病,这三味药就像消化界的"清洁工",一个负责分解淀粉,一个对付肉类,还有一个专门处理积食产生的热气。
先说炒麦芽,这可不是啤酒麦芽,药房里黄澄澄的小麦粒经过铁锅翻炒,香味能飘半条街,它最擅长对付米面食积,过年吃多了饺子馒头,煮杯麦芽水,肚子里就像开了台抽水机。
再说炒山楂,红彤彤的果子炒得表皮微焦,酸味却更浓了,这厮可是化解肉食积滞的高手,年夜饭啃完酱肘子觉得刮嗓子?来点山楂水比健胃消食片还管用。
炒神曲,黑乎乎像锅巴的东西,这可是古人用面粉加上青蒿、苍耳等七七八八的草药发酵成的,专门收拾那些发酵过头的食物,夏天吃坏肚子胀气,喝它就像给肠胃做了个SPA。
【为啥非得"炒"着用?】 这里头可有门道,生药材好比未经驯化的烈马,经过铁锅翻炒就像套上了缰绳,炒过的药材少了几分寒凉,多了些许温性,既能消食又不伤脾胃,就像炒菜比生吃菜更养胃是一个道理。
老辈人最会拿捏这个火候,炒麦芽要炒到焦褐色,麦芽香混着焦糖味才算到位;山楂得炒到表皮起皱,酸味收敛;神曲则要炒到蓬松酥脆,掰开里面蜂窝状最好。
【到底该咋喝才有效?】 这里头讲究可大了!好多人泡错时间白瞎了好药材,正确姿势是:取炒三仙各10克,开水冲泡代茶饮,但记住——饭后半小时再喝!刚吃完饭就灌下去,好比给已经超载的胃再加担子。
要是吃撑了难受,可以加两片生姜同煮,姜辣味能帮着药性往肠道走,小孩子积食的话,加点冰糖调味,但别放太多免得甜腻影响效果。
【这些情况千万别乱喝】 虽说是食疗方子,但也有忌讳,孕妇要离山楂远点,麦芽有回奶作用,哺乳期妈妈也得绕道走,体质虚寒的人别长期喝,毕竟消食药都带点"破"的劲儿。
去年隔壁王婶就闹过笑话,看孙子积食给喝了两周炒三仙,结果孩子越喝越没胃口,后来中医说喝太久伤了脾胃正气,这才赶紧停了,所以说中病即止,见好就收。
【现代人的新用法】 现在中医院还把这三仙玩出了新花样,有做成消食茶包的,饭后撕开一袋特方便;还有制成丸剂的,出门应酬揣几粒应急,最绝的是广东那边,居然拿这三仙炖汤,说是能解油腻助消化。
前两天我试了下改良版:炒三仙+陈皮煮水,喝完打嗝都是带着果香味的,特别适合中秋吃多了月饼,或者聚会胡吃海塞之后救急,不过可别当饮料天天喝,毕竟药再温和也是药。
【怎么挑好药材?】 药店买的时候记住三招:炒麦芽选颗粒饱满带焦斑的,闻着有麦香;炒山楂摸起来不粘手,断面浅棕色最好;炒神曲认准表面有细密小孔,掰开脆生生的,要是看到药材发霉变色,趁早换家店。
说到底,炒三仙就像肠胃的急救包,关键时候能救场,但真要养好脾胃,还得靠规律饮食,咱们老祖宗留下的宝贝是好用,可不能当成放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