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浙江沿海的老渔村,晒盐场边总能看到些灰白色的小贝壳,老人们管这些叫"海燕子",说是治胃疼的宝贝,其实这就是中药里的瓦楞子,学名叫蚶科动物的贝壳,只是这接地气的别名一叫就是几百年。
从渔网到药罐的奇妙旅程
每次退潮后,采药人都会拿着特制的小铲子,蹲在礁石缝里挖宝藏,这些灰褐色的贝壳表面布满人字纹,像极了燕子尾巴的形状,老药工说新鲜海燕子要先用海水吐沙,再用黄酒浸泡九蒸九晒,最后才能入药,这个过程听着麻烦,却是让坚硬贝壳释放药性的秘诀。
记得去年台风天,邻居阿婆胃痛得直打滚,她家灶台上常年备着个陶罐,里面存着晒干的海燕子,抓一把炒焦研末,冲上红糖水,喝下去不出半小时就见效,这种祖传偏方在我们渔村可不是秘密,连渔船上的水手都随身带着海燕子粉。
胃病克星的三大绝招
中医院王大夫总爱把海燕子比作"海洋创可贴",它最拿手的就是对付三种顽疾:看到海鲜就反酸的慢性胃炎,压力大导致的胃溃疡,还有喝酒喝出的胃出血,有次跟着王大夫出诊,见他给企业家开方子,海燕子配着延胡索、白芍,说是给长期应酬的胃穿上层保护甲。
现在年轻人流行吃"养胃饼干",其实不如学学老辈的智慧,每周炖汤时丢几粒海燕子,就像给肠胃做SPA,特别是搭配猪肚煲汤,那股淡淡的海腥味反而能唤醒汤的鲜甜,喝着暖呼呼的特别舒服。
鉴别秘籍与使用讲究
市面上冒充海燕子的多是牡蛎壳,外行人很难分辨,老药师教了个土方法:真海燕子拿手搓会有涩感,放嘴里嚼会粘牙,假货则光滑得很,泡水还会冒气泡,去年我就在旅游区买过假货,回家炖汤喝着发腥,后来才知道被牡蛎壳坑了。
这药虽好也不能贪吃,体寒的人要搭着生姜,孕妇得绕道走,最有意思的是渔村风俗,办喜事时要往嫁妆箱里放串海燕子,寓意"化解恩怨,和和美美",虽然现在年轻人觉得迷信,但老人家说这比十字绣挂件实用多了。
站在海边看着层层浪花,忽然觉得这些被冲上岸的小贝壳真是神奇,它们见证过郑和下西洋的船队,也治愈过无数靠海吃饭的人,下次去海边玩,不妨捡几个花纹漂亮的海燕子带回家,晒干了挂在厨房,说不定哪天就能派上用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