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听朋友说"感觉身体被掏空",腰酸腿软、怕冷乏力,去医院检查又没大毛病,其实这种状态在中医里叫"肾阳虚",而老祖宗早就留下个"以形补形"的妙招——中药肉茸,不过别急着去药店买,今天咱们好好聊聊这味藏在鹿角里的养生密码。
肉茸到底是啥?
很多朋友第一次听到"肉茸"会以为是肉沫,其实它特指梅花鹿或马鹿的幼角切片,每年清明前后,东北的老猎户会上山采收刚长出软毛的鹿角,这时候的鹿角像翡翠一样通透,切成薄片就是咱们说的肉茸,老师傅常说"头茬茸如金贵",错过这个时节,鹿角硬化后就成普通鹿角片了。
古人怎么用它续命?
翻翻《本草纲目》,李时珍早把肉茸的妙处写得明明白白:"生精补髓,养血益阳,治一切虚损",清朝皇室更把它当"不老仙丹",乾隆皇帝每天嚼两片鹿茸片当晨间保养,民间也有"端午吃茸"的习俗,江苏一带至今流行在黄酒里泡鹿茸片,说是能驱寒气。
现代人为什么需要它?
现在人天天熬夜加班,空调房里一坐一整天,30岁不到就出现腰膝酸软、手脚冰凉,有次采访某互联网公司高管,他抽屉里常年备着肉茸粉,说是开会前喝一勺提神又补气,特别是经常应酬喝酒的朋友,酒前吃两片肉茸能护肝,这可是老中医流传下来的解酒秘方。
吃肉茸也有讲究
别看它好,乱吃可能上火,我邻居王叔去年擅自每天泡鹿茸茶,结果流鼻血进医院,正确做法要记住三点:
- 用量控制:保健量每天1-2克,治病需遵医嘱
- 最佳搭配:配红枣枸杞炖汤,或泡50度以上白酒
- 禁忌人群:高血压患者、孕妇、阴虚火旺者慎用
辨别真假有诀窍
市面上假肉茸泛滥,教大家三个鉴别方法:
- 看纹理:真品有蜂窝状骨质纹路
- 试硬度:指甲划不留痕,手捏有弹性
- 闻气味:淡淡腥味带点咸,泡水后水呈淡黄色
去年我去吉林考察,老药农教我个土方法:真肉茸放嘴里嚼会粘牙,假货则脆得像饼干,有次帮朋友鉴定网购的"特价鹿茸",结果发现是用羊角冒充的,大家千万要留个心眼。
这些搭配效果翻倍
单吃肉茸总感觉浪费,其实它和很多药材是黄金CP:
- 肉茸+黑枸杞:熬夜族护眼神器
- 肉茸+黄芪:改善手脚冰凉有奇效
- 肉茸+当归:女性经期后补血首选
我试过最惊艳的吃法是肉茸小米粥,每天早上抓两片切碎,和小米一起熬成绵粥,坚持喝了半个月,以前爬三楼都喘的毛病居然好了,不过要避开铁锅煮,最好用砂锅或陶瓷器皿。
现代人的养生新思路
现在年轻人流行"朋克养生",一边熬夜一边补,其实肉茸最适合"细水长流"的滋补,我认识的健身教练都会在增肌期搭配肉茸粉,既能补充蛋白质又不伤肝肾,有位中医朋友透露,现在都市人亚健康多是"上热下寒"体质,肉茸温补的特性正好对症。
最后提醒一句,再好的补品也要看体质,去年张姐听说肉茸好,给正感冒的女儿煮汤喝,结果咳嗽拖了一个月,所以建议大家先找中医师把脉,确认是肾阳虚再进补,毕竟老祖宗留下的智慧,讲究的就是个"对症下药"。
(全文共126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