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姐妹们,你们喝过那个红艳艳的洛神花茶吗?我妈总说这是中药不能随便喝,可奶茶店又把它当养生爆款......"最近总有人在后台问这个问题,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个颜值与争议并存的洛神花。
从宫廷贡品到网红饮品的千年穿越
要说洛神花的身世,得先从《本草纲目》说起,李时珍老爷子在书里记着:"玫瑰茄气味甘平无毒,主治肺虚咳嗽",这里说的玫瑰茄就是洛神花的学名,不过古代它可不是随便喝的街边饮料,而是专供皇室的滋补品,连名字都带着贵气——"洛神"二字取自曹植《洛神赋》,足见古人对它的喜爱。
有意思的是,在福建广东等地的老药房里,现在还能买到晒干的洛神花,老药师会叮嘱:"这味酸涩,专治暑热烦渴",倒是和古书记载一脉相承,不过现在的小年轻哪知道这些,捧着星巴克的洛神花冰饮时,估计以为这只是个普通花草茶。
药食两用的跨界选手
洛神花确实属于药食同源目录里的品种,2020版《中国药典》把它归在"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"名单里,和我们熟悉的枸杞、山楂算是同类,但别被这个名头骗了,它和真正入药的中药材还是有区别的。
举个例子,真正的中药配方里很少单用洛神花,老中医开方时,通常会把它和金银花、菊花配伍,利用它的收敛特性缓解咽喉肿痛,而在广东凉茶铺里,你会看到它和夏枯草、桑叶泡在一起,主要取其清热解暑的作用。
现在市面上那些包装精美的"洛神花茶",本质上更接近保健食品,某品牌电商页面就写着:"每包含膳食纤维相当于3个苹果",这明显是打着健康旗号的食品营销话术,不过话说回来,拿它当日常饮水补充维C倒是真材实料,毕竟每100克含维生素C超过30毫克,比苹果多20倍。
藏在杯子里的养生密码
别看洛神花长得像朵干枯的花,营养含量可不含糊,除了刚才说的维C,它还含有原儿茶酸、异黄酮苷这些专业名词成分,台湾中央研究院的研究显示,这些物质确实有调节血脂的作用,难怪长辈们总说喝这个能"刮油"。
不过要注意,新鲜洛神花和干货效果差挺多,我在菜市场见过卖鲜洛神花的阿姨,她说要早上采收才能保住花青素,下午摘的就会发蔫变色,自己在家做的话,建议用冰糖腌渍,酸甜口感特别开胃,但记得别放太多,每天喝超过2升可能会刺激肠胃。
最近流行的洛神花+陈皮组合倒是值得尝试,广式陈皮的辛香能中和洛神花的酸涩,煮出来的茶饮特别适合饭后消食,有次在老字号药店看见坐堂医师给消化不良的病人开方子,里面就有这对CP,看来真有两把刷子。
喝对才是硬道理
虽然洛神花安全性比较高,但也不是人人适合,孕妇要特别注意,它的活血作用可能引起不适,体寒的朋友也别跟风冷饮,最好搭配生姜煮热喝,我有个闺蜜常年手脚冰凉,坚持喝了两个月洛神花姜茶,居然说痛经好了很多,当然这纯属个人体验。
最搞笑的是网上那些DIY教程,有人用洛神花泡酒,结果酸得龇牙咧嘴,其实人家在闽南地区,都是用米酒酿洛神花,加冰糖发酵三个月,酸甜适口才对,去年去厦门旅游,在当地人家尝到的这种家酿酒,确实比超市买的果酒地道多了。
说到底,洛神花就像个多面手,既能登堂入室当药材,也能接地气做饮品,关键看你怎么用,要是天天当白开水猛灌,神仙食材也架不住这么折腾,记住老中医的话:"适量为药,过量为毒",这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,下次再看见奶茶店的洛神花特调,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