肚子胀气别乱吃药!这几种中药帮你轻松排气,收藏备用

一归堂 2025-04-28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最近总感觉肚子里像藏了个气球?吃完饭就咕噜咕噜叫唤?十个人里有八个都遇到过这种尴尬事儿,其实老祖宗早就给我们留了后手,几味常见的中药材就能把胀气收拾得服服帖帖,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藏在厨房角落里的"消气高手"。

  1. 陈皮——厨房里的消胀气高手 说起草药消胀气,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晒得皱巴巴的橘子皮,别小看这个家家灶台都有的东西,它可是正儿八经的中药界明星,记得上次吃火锅撑到直不起腰,抓了一把老陈皮泡水喝,那酸涩的味道刚入喉,就像给肠胃做了个SPA,特别是三年以上的陈皮,切成丝煮粥时丢几片,既能去腥解腻,还能帮着肠胃打嗝排气,不过新会陈皮价格虚高,普通橘子皮晾干照样能用,就是得多放两天晒透潮气。

  2. 炒山楂——肉食者的救星 无肉不欢的朋友们可得记住这个红果果,上次家庭聚餐炖了半只羊,吃得肚皮快撑破,我妈神秘兮兮端出碗焦糖色的山楂水,酸酸甜甜喝下去,原本胀得像皮球的胃慢慢就松快了,后来才知道,这炒过的山楂专治油腻积食,尤其对付红烧肉、烤鸭这类"重磅炸弹",要是嫌单喝酸牙,加两勺蜂蜜调成酸梅汤口味,小孩都能吨吨吨灌下去。

  3. 萝卜籽——被遗忘的种子战士 菜市场买白萝卜时,千万别把顶上的枯黄种子当垃圾,这些不起眼的小颗粒才是消胀气的隐形冠军,记得去年春节吃多了年糕,胀得半夜睡不着,奶奶翻出布包里的莱菔子(萝卜籽的学名),让我含着嚼碎,那股辛辣带点薄荷味的劲儿,简直像给肠胃做了跳跳操,现在家里常备炒过的莱菔子,装在小罐子里,饭后嚼上二三十粒,比健胃消食片还管用。

  4. 枳实——中医手里的强力泵 这个名字听着陌生,其实是柚子家族的亲戚,前阵子连着加班外卖吃多了,小肚子鼓得像怀孕三个月,中医师开的方子里就有这味褐色的小切片,看着像缩小版的南瓜饼,别看它长得憨厚,通便排气的功力堪比高压水枪,不过这东西性子烈,泡水喝得严格控制量,我一般搭配红枣枸杞缓冲药性,免得拉肚子拉到腿软。

  5. 紫苏梗——大餐前的护胃符 川菜馆里用来点缀的紫色叶子,其实是天然的肠胃保护伞,上个月参加婚宴,怕油腻特意带了紫苏梗茶,别人吃完扶墙,我偷偷抿着淡绿色的茶汤,居然神奇地没犯胀,后来发现超市卖的腌制紫苏梗更绝,吃饭前嚼半根,就像给胃黏膜穿了层防护服,不过新鲜紫苏最好现摘现用,晒干后药效会打折扣。

  6. 厚朴花——淑女专属的消气茶 女生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,明明没吃多少却胀得像充气娃娃,这时候就得请出厚朴花了,这米黄色的小花儿看着柔弱,化解腹胀却有温柔的力量,我习惯用保温杯焖泡,加点冰糖就是茉莉花茶的替代品,不过这花有点娇贵,药店买的干花要密封防潮,不然容易发霉变质。

  7. 木香——藏在调料盒的秘密武器 卤肉时提香的棕褐色棍子,其实是中药界的顺气高手,上次旅行水土不服,当地药店抓的草药里就有这味,切成薄片含嘴里,先是淡淡的甘甜,接着喉咙到胃都会发热,就像开了暖气帮助消化,不过木香粉更适合做菜用,炖牛肉时加一小撮,既能去腥又能预防胀气。

  8. 砂仁——广东人煲汤的必杀技 第一次喝广式老火汤就被里面的黑色小球吸引,原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砂仁,春砂仁最地道,敲碎外壳后露出的白色芯子,泡水喝有股独特的樟脑香,特别适合吃完粽子、年糕这类黏食后饮用,能快速分解淀粉带来的滞胀感,不过这味药孕妇要避开,普通人连续喝也别超过三天。

  9. 鸡内金——被丢掉的黄金铠甲 每次吃鸡胗都习惯性把里面那层金箔似的膜撕下来,这可是鸡的消食神器,以前奶奶攒着晒干磨粉,遇到小儿积食就冲水喂,现在药店也有成品,对付暴饮暴食后的反酸胀气特别灵验,不过新鲜的鸡内金处理起来麻烦,还是买炮制过的更方便储存。

  10. 薄荷叶——随身携带的清凉救兵 最后压轴的是家家阳台都有的绿植,夏天摘几片泡水,冰凉的气息瞬间能抚平燥热引起的腹胀,特别是吃完烧烤配冰啤酒后,来杯薄荷蜜饮,既能解辣又能促进打嗝排气,不过体寒的人要少喝,可以改成炒过的薄荷,药性会更温和。

这些中药虽然好使,但也不是万金油,如果是长期反复胀气,可能是幽门螺杆菌或者肠易激综合征的信号,该看医生还得去看,平时备个小罐子,把陈皮、山楂、莱菔子这些安全的组合装在一起,饭后嚼几粒当零食,比吃西药片安心多了,毕竟老祖宗的智慧,都是拿几千年伙食经验换来的,关键还不用心疼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