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姨妈救星"竟是它?
姐妹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?每次大姨妈造访都痛到满床打滚,布洛芬当糖豆嚼,其实咱们老祖宗早就留下个好东西——赤芍,这味红棕色的中药材,可是妇科调理的"隐形冠军"。
去年闺蜜小敏突然拉着我去中医院,原来她被痛经折磨得脸色发白,老中医开的方子里就有赤芍,配上当归、延胡索,没想到喝了半个月,她居然跟我说:"这个月没吃止痛药!"现在她包里总备着赤芍红糖姜茶,说是比暖宝宝还管用。
不过可别乱喝!中医师特意叮嘱,赤芍性微寒,得像广东人煲汤那样配点生姜中和,手脚冰凉的姐妹更适合用酒炙过的赤芍,活血化瘀效果翻倍。
厨房里的中药柜
上周去菜市场,发现卖药材的摊位摆着赤芍片,5块钱一大包,老板说他们常用来卤牛肉,既能去腥又能让肉质软烂,回家试了下,炖牛腩时放几片,果然连筋都煮得透透的。
我妈还有个小偏方:春天容易上火流鼻血,她就把赤芍磨成粉,混合藕粉冲水喝,说是能清血热,比喝凉茶温和多了,现在我们家冰箱常备着赤芍粉,就像别人家备金银花似的。
最绝的是邻居王奶奶,8岁还能弯腰锄地,她说每天用赤芍泡脚,水位要没过脚踝,泡完皮肤红润得像少女,试过确实有效,泡完第二天小腿水肿消了不少,比按摩仪还好使。
药店不会告诉你的秘密
在药房工作的同学悄悄告诉我,赤芍其实是"百搭选手",跌打损伤时,把鲜品捣碎敷在淤青处,消肿速度堪比云南白药,上次打球崴脚,我用纱布裹着赤芍泥敷了三天,竟然没留后遗症。
不过要注意区分赤芍和白芍,虽然都是芍药家族,但性格大不同,白芍像温柔的小姐姐,擅长补血柔肝;赤芍则是雷厉风行的"女汉子",专攻散瘀止痛,买药时千万看准颜色,暗红发黑的是赤芍,白白嫩嫩的是白芍。
最近发现个新用法:熬夜后眼睛布满红血丝,用赤芍煮的水蒸汽熏眼,原理很简单,它含有的芍药苷能收缩血管,比日本那些贵妇眼药水实在多了,熏完再加个眼膜,第二天又是电眼美人。
这些坑千万别踩!
别看赤芍好处多,乱用也会出问题,有个健身教练听说它能缓解肌肉酸痛,直接拿开水泡着喝,结果拉肚子拉到脱水,中医说赤芍毕竟偏寒,脾胃虚寒的人要像吃荔枝一样,配着姜片或红枣才稳妥。
孕妇更要敬而远之,它就像子宫的"兴奋剂",可能引起宫缩,去年表姐备孕时不知情喝了赤芍茶,吓得连夜挂急诊,所以备孕姐妹记得先把中药柜锁好!
保存也有讲究,别像囤白菜似的往潮湿处放,赤芍容易吸潮发霉,最好装进密封罐,扔几粒花椒防虫,我习惯把买来的赤芍分成小包冷冻,随用随取特别方便。
现代研究里的隐藏彩蛋
别以为赤芍只是古代智慧,现代研究发现它含芍药苷、鞣质等活性成分,抗炎效果堪比阿司匹林,皮肤科现在流行用赤芍提取物做面膜,对付闭口粉刺比水杨酸温和多了。
更厉害的是它的免疫调节功能,风湿患者常年喝赤芍黄芪饮,关节肿痛明显减轻,我自己试着加了点枸杞菊花,意外发现对过敏性鼻炎也有效,打喷嚏的次数少了大半。
不过要提醒大家,这些民间验方不能替代药物,就像四川人爱吃花椒祛湿,但真生病了还得找医生,我现在已经养成习惯,身体不舒服先翻《本草纲目》查赤芍,再挂号问诊,中西医结合疗效更好。
辨别真假的小窍门
市场上赤芍价格悬殊,教大家几招辨真伪,正宗的表皮呈棕褐色,断面是淡红色放射状纹理,闻起来有淡淡草香,要是闻到刺鼻硫磺味,或者断面白得异常,准是用药水熏过的劣质货。
我通常选安徽亳州产的,那里的芍药药用历史悠久,买的时候捏一捏,好的赤芍质地硬脆,轻轻一掰就断成整齐截面,如果软绵绵的,八成是受潮发霉了。
最近迷上自制赤芍周边,把药渣晒干装进布袋当汽车挂件,既能散香又图个健康寓意,还给妈妈织了护膝,里面缝层赤芍艾草包,老人家逢人就显摆她的"养生装备"。
从古至今,赤芍这味"草根中药"默默守护着中国人的健康,它不像人参灵芝那般昂贵,却能在关键时刻派上大用场,下次经过中药房,不妨买些赤芍片回家,无论是泡茶、入膳还是外敷,都能让这味红色精灵发挥所长,具体怎么用还是要找专业医生,毕竟每个人的体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