蒿蒿棵是中药吗?揭开这种野草的药用秘密

一归堂 2025-04-28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"这蒿蒿棵能当中药吗?"要说这蒿蒿棵啊,可真是个藏在民间的"草根明星",别看它长得普通,在中医眼里可是宝贝,今天咱们就唠唠这随处可见的野草,到底能不能入药?

蒿蒿棵到底是啥?别跟艾草搞混了!

很多城里人分不清蒿蒿棵和艾草,其实两者完全不一样,蒿蒿棵学名叫做"黄花蒿",杆细叶薄,揉碎了有股淡淡的苦味,清明前后走在田埂上,总能看见一丛丛半人多高的蒿蒿棵,顶上开着黄绿色小花,而艾草叶子背面有白绒毛,气味更浓烈,端午节挂门上的就是它。

老辈人常说"三月三,蒿子单",说的就是清明采蒿的最佳时机,这时候的蒿蒿棵还没抽穗,药效最足,我们村王奶奶每年这时候都挎着竹篮去野地,边摘边念叨:"嫩蒿嫩艾都能吃,老蒿入药才地道"。

从《本草纲目》到屠呦呦:千年入药史

要说蒿蒿棵入药,那可是有据可查,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里明明白白写着:"青蒿(注:古时称黄花蒿为青蒿)主治疟疾寒热,捣汁服可截疟",不过现在中药铺里卖的"青蒿"其实是经过改良培育的品种,和野蒿蒿棵还是有点区别的。

最有名的要数2015年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故事,当年她就是从东晋葛洪的《肘后备急方》里得到启发,用乙醚低温提取青蒿素,救了全球几百万疟疾患者,不过这里有个冷知识:野生蒿蒿棵的青蒿素含量其实很低,真正入药的都是人工种植的改良品种。

村里人的土方子:退烧止痒全靠它

虽然药店不卖野蒿蒿棵,但在民间它可是"万能药",记得小时候发高烧,外婆会揪几根蒿秆煮水,让我趁热喝下,说是"发汗退烧",隔壁陈婶被蚊子咬了包,随手掐段蒿茎搓出汁液抹一抹,立马就不痒了。

最神奇的是治褥疮的土法子,镇卫生院刘医生说,他们用新鲜蒿蒿棵捣烂敷在溃烂处,配合艾灸治疗,效果比单纯用药还好,不过他也提醒:这只能应急,真生病还是得正规治疗。

采蒿有讲究:上午露水未干时最佳

想要用蒿蒿棵治病,采摘时机大有学问,老中医教我:"采蒿要赶在太阳晒蔫前,最好带点晨露,特别是治疟疾的,得选端午前后的嫩芽尖。"说着他从布袋里掏出晒干的蒿秆,果然带着股特殊的清香。

处理方法也简单:鲜用就清水洗净捣碎,外用;晒干的话要扎成小捆挂在通风处,不能暴晒,我们这儿还有个说法:"七月蒿,八月柴",意思是过了农历七月,蒿蒿棵就老了,只能当柴火烧。

小心!这些"伪蒿"千万别乱吃

别看蒿蒿棵好处多,认错了可是要命的,去年邻村张大爷把大戟当成蒿蒿棵泡酒,结果中毒送医院,要分清楚:正宗蒿蒿棵叶片羽状分裂,种子像芝麻粒;而大蓟小蓟叶子边缘有锯齿,断口会流出白色乳汁。

孕妇更要特别注意,蒿蒿棵有活血化瘀的功效,老一辈常说"孕期见蒿绕道走",还有胃寒的人别轻易喝蒿茶,这东西性凉,喝多了伤脾胃。

现在正是蒿蒿棵茂盛的季节,大家去野外踏青时,不妨认认这种不起眼却有大用处的小野草,不过记住:欣赏可以,药用需谨慎,毕竟咱们身边最常见的"中草药",往往就藏在这些世代相传的生活智慧里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