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听邻居王婶念叨"家里阴气重",不是这儿疼就是那儿不舒服,其实咱们老祖宗早就留下对付邪气的妙招——那些藏在家中药箱角落里的草药,可比现在流行的香薰蜡烛管用多了!今天就带大家认识几味能驱邪避秽的中药,关键时刻真能保平安。
【艾草:千年护身符】 要说最亲民的驱邪中药,艾草排第二可没人敢排第一,端午节门楣上那把泛着清香的艾蒿,可是从《本草纲目》里走出来的"天然消毒剂",记得去年我表姐坐月子时,她婆婆硬是把艾叶煮水擦遍整个房间,连空调滤网都没放过,这可不是迷信,现代研究发现艾草含有的桉油精、樟脑成分,确实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坏家伙。
平时备点陈艾绒,遇到小孩夜啼、老人腰酸,直接点燃熏灸足三里穴,那股带着泥土气息的热浪钻进毛孔,寒湿之气立马逃之夭夭,要是嫌熏艾麻烦,某宝买的艾草泡脚包才十来块钱,每晚泡完脚整个人像被阳光晒过似的暖烘烘。
【菖蒲:文人案头辟邪剑】 古人读书总要在砚台旁摆株菖蒲,这雅物可不只是摆着好看,前年我去苏州博物馆,讲解员说厅堂里暗藏的菖蒲香囊,能让古建筑里的湿气自动退散,现在中医院开的"芳香辟秽方"里,准能看到石菖蒲的身影,它叶片含的挥发油特别擅长打败坏空气里的霉味,梅雨季往衣柜挂串干菖蒲,比樟脑丸健康多了。
不过要提醒各位,新鲜菖蒲汁液有毒别让孩子误食,我家常用的方法是把菖蒲打碎装纱布袋,放在米缸里防虫蛀,大米至今都没生过蛾子,上个月装修房子,老师傅还建议在墙角埋几根菖蒲根,说是能解新屋的"火毒"。
【朱砂:以毒攻毒的守门神】 说起朱砂就想起故宫太和殿顶的"五行镇物",这红彤彤的丹砂确实是镇宅利器,但千万别拿它当保健品吃!我爷爷留下的紫檀木匣里藏着块老朱砂,专门用来给新生儿画"三瓣嘴"压惊,现在药店卖的朱砂安神丸都改成水飞法炮制,毒性降到最低,失眠多梦时吃半颗,比褪黑素靠谱得多。
特别注意朱砂怕铝制品,以前老家都用银勺调朱砂粉,现在改用陶瓷碗就行,家里有小孩高烧抽搐的老偏方,用灯心草蘸朱砂粉点印堂,这招在急诊科医生看来相当于物理降温+心理安慰,倒也无害。
【苍术:穷书生的防疫法宝】 看过《清明上河图》的朋友注意过没?北宋药铺门口总晾着金黄的苍术,这种自带胡椒味的药材,其实是古代版的空气净化器,去年新冠刚爆发时,中医院熬的大锅防疫汤里就有苍术,它含有的苍术酮能破坏病毒脂膜,在流感季把苍术片丢进加湿器,呼吸不畅马上缓解。
记得大学军训时教官教我们用苍术粉撒皮鞋防脚臭,这招比活性炭鞋垫管用百倍,现在超市卖的除湿盒,很多都掺了苍术提取物,不过阴虚火旺的人要少用,这东西虽好毕竟偏温燥。
【大蒜:厨房里的辟邪将军】 别小看这便宜大路货,《齐民要术》里白纸黑字写着"蒜能祛蛊毒",小时候见奶奶串门总揣两头蒜,说是防"外邪入宅",现代医学发现大蒜素确实能灭幽门螺杆菌,吃饭时嚼半瓣蒜,比吃益生菌还养胃。
我家冰箱常备糖醋蒜,既能当佐餐小菜,又能应急处理蚊虫叮咬,上次野营被蜱虫咬,还是老中医教的法子:捣蒜泥兑温水冲洗伤口,消炎效果立竿见影,不过吃完蒜记得漱口,不然满嘴"生化武器"的味道也挺吓人。
这些传承千年的驱邪中药,说白了都是古人对抗恶劣环境的实战经验,不过要记住三点:艾草选三年陈的疗效最佳;朱砂一定要买水飞工艺的;苍术保存要防潮,与其花大价钱买进口香薰,不如翻翻家里药箱,说不定祖辈留下的小布袋里,正躺着能保一家平安的中药宝贝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