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逛菜市场总能看到成筐青橄榄堆在角落,老人们叫它"榄角",中药房却把它当宝贝,这不起眼的果子在《本草纲目》里可是正儿八经的药引子,今天就带大家扒一扒这个既能当零食又能入药的神奇存在。
从路边野果到宫廷贡品
说起榄伊的历史,得从岭南山区的野生橄榄树开始,这种浑身青涩的果子最初是山民充饥的野果,直到唐朝时期被孙思邈收入《千金方》,才摇身一变成为中药材,宋朝皇帝宋徽宗更是个橄榄控,每年要求岭南进贡新鲜橄榄,还专门发明了蜜渍橄榄的吃法,到了明清时期,榄伊已经成了达官贵人案头必备的润喉圣品。
老广州人都知道,感冒咳嗽时含颗盐渍橄榄比吃药还管用,我家奶奶就有个陶罐,专门腌着三年陈的老榄伊,她说这叫"岁月沉淀的药气",去年邻居小孩百日咳,就是用她家的陈年橄榄煮水喝好的。
这颗青果的七十二变
别看榄伊个头不大,本事可不小,中医眼里它就是个全能选手:新鲜橄榄能解河豚毒,晒干的能治咽喉痛,用盐水泡过的专克小儿积食,蜂蜜腌的则是润肺止咳的妙药,最绝的是榄仁,熬粥炖汤放几粒,比人参还补气血。
记得去年流感高发期,中医院门口排长队,老中医开的方子里十有八九都带着榄伊,要么是鲜橄榄榨汁,要么是咸橄榄配石膏,我自己试了次,喉咙痛得像刀割,含着冰橄榄半小时就缓解了,这效果比含片强百倍。
现代人该这样吃橄榄
现在市面上的榄伊制品可丰富了:超市货架上的九制话梅榄、药店里的橄榄润喉糖、网红店的橄榄油护手霜,但要说最养生的吃法,还得数我们潮汕人的"橄榄炖牛肉",选半青半黄的鲜橄榄,和牛腩一起慢炖三小时,肉不腻汤不油,还能消食降火。
前阵子闺蜜天天熬夜加班,满脸爆痘,我给她塞了瓶自制的橄榄醋,就是把咸橄榄泡在苹果醋里三个月,她喝了两周,不仅痘痘消了,连痛经都好转了,不过要提醒一句,孕妇和体质虚寒的人要少吃,这玩意儿性凉得很。
辨别好榄伊的三大诀窍
市场上橄榄产品五花八门,记住这三个窍门准没错:先看颜色,正宗药用的是青中带黄的成熟果;再闻气味,好的榄伊有股清香的木质感;最后尝味道,优质橄榄回甘明显,劣质品会发涩,我最推荐福建漳州的"香榄",肉质厚实回甘足,用来煲汤最合适。
上个月去中药厂参观,看见工人用机器筛选橄榄,他们要把破损的、发软的全挑出来,只留饱满圆润的做原料,难怪古书说"榄伊须求圆满者",原来形态完整才能锁住药性。
这颗小小的青果在中医药柜里默默待了千年,如今依然在我们的餐桌上发挥着奇妙作用,下次看到橄榄,可别只当零食了,它可是能治病的"绿宝石"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