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整理老资料时翻出了2015年的中药饮片价格表,看着那些泛黄的数字突然感慨万千,那年头中药材市场还没现在这么疯狂,很多现在炒上天价的品种当年都是"亲民价",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2015年那些中药饮片的真实身价,看看这八年来中药市场到底经历了什么。
先说说大家最关心的贵细药材,2015年的同仁堂燕窝盏装也就800多块钱,现在同样的货色没个三四千根本下不来,虫草那会儿西藏那曲的二级品才9万块一斤,现在连草皮都得这个价,不过最离谱的还是野生灵芝,当年带孢子粉的紫灵芝统货才180,现在人工种植的都得这个价。
家常药材的变化更值得玩味,记得那年黄芪切片统货才35元/公斤,现在药店里精装的蜜炙黄芪没上百拿不下来,当归当时岷县的全归片也就40出头,现在去批发市场问价都得加个零,最夸张的是三七,215年文山春七120头规格的才180元,去年我去药材市场看,同样规格的已经标到600多了。
那年中药材市场还留着点"良心价"的影子,像川芎这种道地药材,当时彭州产的蝴蝶片才28元,现在产地直发的都得翻倍,麦冬更离谱,当时绵麦冬统货才45,现在药店里精装的川麦冬动不动就上百,倒是有些品种价格出奇的稳,比如枸杞子,215年宁夏中宁的280粒货才50元,现在批发市场还能找到60块的。
那年头中药材涨价主要就两个原因,头一个是环保政策收紧,好多小作坊式加工厂被关停,产能直接砍掉一大截,就拿金银花来说,2015年山东货才60多,后来因为硫磺熏蒸治理,符合标准的货源骤减,价格直接翻三倍,另一个是资本进场炒作,印象特别深的是太子参,2015年贵州统货才45,后来被游资盯上,两年时间炒到280,把药农都吓懵了。
不过也有跌成"白菜价"的品种,像板蓝根这种大宗药材,2015年河南产的统货才12元,后来因为种植面积暴增,有两年跌到7块钱都没人要,白芍更惨,2015年尾芍8块钱一斤,现在虽然涨到20多,但比起种植成本还是亏本买卖,这些跌价品种有个共同点——都是能人工种植的大宗货,市场一波动就完蛋。
那年中药材市场还有个特点,就是进口药材特别便宜,记得印度过来的荜茇才35元/公斤,现在同等品质的缅甸货要80,番泻叶更明显,当时埃及进口的统货才28,现在超市里卖的精致礼盒装敢标168,不过这两年进口药材质量下降厉害,很多都被国产替代了。
说到价格波动,215年真是个神奇的转折点,那年国家开始严查中药材染色增重,好多"美容"过的药材现原形,比如当时市场上的藏红花,泡水后褪色严重的直接从2万降到8千,还有海马,以前泡过明矾的次品卖3000多,后来检测严格了,正经货反而涨到6000。
那年药商们最爱囤积的品种现在都成了"传奇",党参就是个典型例子,215年甘肃统货才30元,后来因为减产加上游资炒作,最高涨到180,现在虽然回落了,但好党参依然要80以上,还有砂仁,当年阳春春砂只要120,现在正宗的没300拿不下。
其实回头看2015年的价格表,最扎心的倒不是涨价品种,而是那些消失的低价药,那时候五倍子才18元/公斤,现在药店里治肾亏的中成药里加点五倍子提取物都敢标天价,更别提像猫爪草这种抗癌辅助药材,当年云南野生的才25,现在人工种植的都要60。
这些年中药材市场就像坐过山车,2015年的价格表现在看来简直是"黄金时代",不过对普通老百姓来说,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抓副中药越来越贵,以前几十块能配的好方子,现在没个三五百根本拿不下来,但话说回来,现在药材质量确实比当年规范多了,很多以前常用的毒剧药材现在都严格管控了。
最近总听老中医念叨"现在开方不敢用猛药",仔细想想跟药材价格飙升有很大关系,那些需要特殊炮制的药材成本高了,医生开方时自然就慎之又慎,反倒是些平价替代品用量大增,比如用丹参代替藏红花,用鱼腥草替代穿心莲,这些变化背后,都是实实在在的市场规律在起作用。
对了,那年价格表里还有些现在很少见的品种,像犀角这种违禁品当年还敢标价(当然是非法渠道),现在早就绝迹了,还有马钱子这种毒性强的药材,价格也从当年的30涨到了现在的监管价,最有意思的是冬虫夏草,2015年青海玉树的统货才12万,现在正经的野生虫草没50万想都别想。
看着这份发黄的价格表,突然觉得中药这个行业这些年经历的震荡比股市还刺激,不过对咱们普通消费者来说,最实在的还是希望市场能回归理性——该贵的道地药材保持品质,常用药材别被炒成奢侈品,毕竟治病救人的东西,真不该变成投资品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