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哎呦喂,脖子又僵了!"上周闺蜜小琳扶着脖子冲进我家,脸色发白直冒冷汗,这姑娘天天对着电脑加班,颈椎病发作时天旋地转想吐,西医理疗见效慢,这次非要试试中药调理,看着她蜷在沙发上疼得直抽气,我翻出压箱底的祖传药方——这可是当年爷爷给铁路工人治眩晕的宝贝方子。
要说这颈椎病闹腾的眩晕恶心,跟现代人的工作姿势脱不了干系,地铁里放眼望去,个个都是"低头族",手机电脑不离手,脖子长期保持前倾20度,相当于脖子上全天候挂着5公斤哑铃!中医把这叫"骨错缝筋出槽",气血瘀滞冲不上头,可不就头晕目眩嘛。
爷爷留下的方子讲究"君臣佐使",主药三味最关键:天麻15克平肝熄风,专治晕得想撞墙;葛根30克解肌止痛,对付僵硬酸痛最拿手;半夏9克降逆止呕,恶心感立马退散,辅以当归、川芎各12克活血养血,再加点茯苓、白术健脾祛湿,每天看着砂锅里咕嘟咕嘟冒着药香,连喝七天,小琳现在又能活蹦乱跳去上班了。
去年隔壁开出租车的王师傅,因为长期盯着后视镜落下病根,眩晕发作时连车都不敢开,抓了这个方子连吃两周,现在逢人就说:"这中药比做牵引管用!"其实原理很简单,就像疏通堵塞的水管,把瘀堵的气血重新调动起来。
不过咱也得说实话,中药讲究辨证施治,要是舌苔黄腻的湿热体质,得往方子里加苍术、黄柏;若是怕冷手脚凉的寒性体质,桂枝、细辛就得上场,去年有个程序员小哥自行照搬方子,结果拉肚子来看诊,原来他脾胃虚寒还吃了清热药,这不闹笑话了吗?
现在年轻人流行"朋克养生",边熬夜边泡枸杞,真想靠中药调理,这几招得记住:煎药最好用砂锅,不锈钢锅次之,千万别用铁锅;天麻要提前泡两小时,不然药效出不来;喝完药别急着吃萝卜白菜,免得破气影响效果,最关键的是,吃药期间少当"僵尸坐",每隔一小时起来扭扭脖子,比吃什么补药都强。
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,中医院推拿科门口排长队,全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,这说明啥?说明咱们这代人身体早就被透支了,与其等到颈椎报警才救急,不如平时多练"米字操",睡前热敷半小时,这才是治未病的高招,毕竟老祖宗说的"上工治未病",可比疼起来再灭火高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