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罂粟壳在中药里到底叫啥?"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个自带神秘气息的中药材,别看它名字听着敏感,其实早在《本草纲目》里就有记载,老祖宗早就给它安排好了正经学名。
罂粟壳的中药身份卡 在中药房的抽屉里,罂粟壳有个特别文艺的名字叫"御米壳",这个称呼最早能追溯到宋朝,因为当时只有皇家才能用丝绸包裹的御米(也就是罂粟籽)入药,现在咱们去抓药说"来三克御米壳",老药师马上就懂,根本不会联想到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。
千年药草的前世今生 这玩意儿可不是现代才有的,考古发现唐代贵族墓葬里就有罂粟籽,说明咱们用了上千年,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里专门写过:"阿芙蓉(即鸦片)乃御米壳中津液结成,性温热,止泻固精...",古人主要拿它治拉肚子、久咳这些顽固症状,跟现在西医用的止泻药原理还真有点像。
药房里的隐形冠军 现在中医院开方子都直接写"罂粟壳",不过老师傅们还是习惯叫"御米壳",这味药最神奇的是既能止咳又能止泻,像慢性支气管炎或者五更泻(就是天亮前拉肚子那种)的方子里经常能看到,不过用量特别讲究,一般就2-3克,多了反而容易上瘾。
厨房里的隐藏菜单 别以为这玩意只在药铺出现,四川火锅底料、卤味老汤里其实都有它的身影,不过正规厂家用的都是脱瘾处理过的,就像做菜放味精似的提个鲜,上次跟重庆老火锅师傅聊天,他说正经底料加的是"食用级罂壳粉",就跟咱们放花椒差不多性质。
药店不会说的秘密 其实现在买罂粟壳比买感冒药还麻烦,必须要有处方,而且医生一次只能开少量,我特意问过中医院的大夫,他们说现在都用替代品尽量不开这个,除非是长期腹泻实在止不住,毕竟这玩意属于"双刃剑",用好了治病,用错了违法。
家庭养生的正确打开方式 要是自己在家想用,记住三个原则:第一必须是正规药店买的制过毒的;第二用量不能超过指甲盖大小;第三绝对不能泡酒,我奶奶以前咳嗽就用它煮梨汤,不过现在都改用款冬花或者川贝了,安全第一嘛。
最后说句真心话,这玩意真没电视上演的那么神,现在医学这么发达,替代药材多的是,咱们普通人记住两点:生病听医生的,做饭买正规调料,别被那些神剧误导,把好好药材搞成违禁品,老祖宗的医术智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