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山藏药香,汉中中药材种植基地的致富经

一归堂 2025-04-28 科普健康 1602 0
A⁺AA⁻

最近跑了趟陕南汉中,原本冲着油菜花海去的,结果在山沟沟里发现个宝藏——漫山遍野的中药材田,当地老药农拉着我聊了半宿,才整明白这儿的中药材种植基地藏着多少门道。

【靠山吃山,千年药乡的底气】 汉中这地方当真是"秦巴无闲草",米仓山、大巴山脉交错地带,海拔800米的山坡上,天麻、元胡、猪苓、山茱萸挨挨挤挤地生长,在城固县的一个种植园,负责人老张指着石头缝里冒芽的淫羊藿说:"这玩意儿金贵着呢,石头地种别的庄稼不行,养这类药材倒是宝地。"

当地人祖辈传下的种植手艺确实绝,在留坝县遇见72岁的陈大爷,他手把手教怎么看天麻"鹦哥嘴",怎么给猪苓扒开菌棒检查。"清明前后种黄连,重阳节收丹参",这些口口相传的农谚比教科书管用,最绝的是"林下套种",板栗林下种苍术,核桃树下长柴胡,硬是在陡坡地刨出经济效益。

【从散兵游勇到产业集群】 十年前汉中中药材还处于"提篮小卖"阶段,如今在勉县、略阳等地,万亩GAP种植基地连成片,在宁强县循环经济园区,看见叉车正往货车上装黄精切片,车间主任说:"我们给修正药业供货,每批出货都要过重金属检测。"

政府扶持政策挺实在,在镇巴县,扶贫干部带着种植户建联户大棚,农业局技术员驻点指导,最惊喜的是检测中心,气相色谱仪、原子吸收仪摆得整整齐齐,检测员小刘演示着给元胡样本做农残快检:"以前贩子压价说药效不行,现在检测报告就是硬通货。"

【链子串起金山银山】 在汉台区中药材产业园,完整见识了"从头到脚"的产业链,初加工区堆着刚挖的鲜天麻,烘干机轰隆隆响着;提取车间提炼黄芩苷,实验室研发中药饮片,最热闹的是电商直播基地,几个"90后"药农对着手机镜头推销:"家人们看这个断马钱(商陆),都是早上现挖的......"

深加工产品让人眼前一亮,在佛坪县,药企把拐枣酿成养生酒,把葛根做成代餐粉,最绝的是略阳的杜仲雄花茶,金花灿灿的,泡出来真有股蜜香,当地还搞起了"中药材+旅游",在花开时节办药膳节,游客能体验采药、制香囊。

【科技种田新玩法】 别以为老药农抗拒新技术,在洋县现代农业园区,无人机正在给黄精田撒有机肥,物联网系统实时监测土壤墒情,最意外的是组培育苗室,穿着白大褂的技术员展示着试管里的天麻种子:"这样育种抗病毒,亩产翻倍不是梦。"

不过传统智慧也没丢,在西乡县遇见非遗传承人李师傅,他坚持用松毛盖天麻,"机器烘干快,但自然阴干的药效醇厚",现在年轻人回来搞"数字药田",给每块地装传感器,手机APP就能查看生长数据。

【藏在深山的财富密码】 汉中人算过一笔账:种中药材比外出打工划算,以元胡为例,管理得好亩产400公斤,按市价每公斤28元算,一垧地能挣5万多,在南郑区,不少村民靠种瓜蒌摘了帽,白色小花儿还没谢,收购商就开着卡车等在村口。

最让人感慨的是"公司+农户"模式,药企给签保底收购协议,农技员定期来指导,在城固县,看见建档立卡户王大姐家的猪苓棚,棚里挂着二维码溯源牌,她笑着说:"以前愁销路,现在订单排到明年。"

转了一圈发现,汉中人把"青山变金山"玩出了新高度,当别处还在拼传统种植时,他们悄悄搞起了有机认证、地理标志、全产业链,那些长在石坎坎、坡洼洼的药材,如今成了乡村振兴的"本草纲目",下次要是去汉中,别光看油菜花,山里的中药材田才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