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一热,后台总有人留言说身上莫名发痒,挠到发红都停不下来,其实咱们老祖宗对付痒症可有一套,今天就给大家扒扒那些藏在古书里的止痒妙招。
前阵子隔壁王奶奶晒被子时被螨虫咬得满身红疹,去医院开了好几支激素药膏,老人家死活不敢多涂,最后倒是楼下中药房抓的两块钱艾叶煮水擦身子,三天就不痒了,这年头啊,老法子反而最管用!
要说痒症的根源,多半和体内"风邪"有关,就像春天柳絮飘进窗户缝,你越堵它越往里钻,中医讲究"治风先治血,血行风自灭",这话糙理不糙,那些反复纠缠的湿疹、荨麻疹、老年性瘙痒,说白了都是身体在拉警报。
【艾草灰】可是止痒界的隐藏高手,记得去年我妈被毒蚊子叮了个大包,肿得跟小馒头似的,我把艾条烧完的灰拌点香油抹上,当天就消下去大半,现在家里常备着艾叶毛巾,洗澡时搓搓后背,那感觉就像给毛孔做SPA。
说到【金银花露】,可不是超市货架上甜得发齁的饮料,正宗的要选带点淡绿色的蒸馏原液,装在喷壶里随身带着,上次去植物园采风,被不知名小虫咬得胳膊全是小红点,喷几下凉丝丝的,比风油精温和多了。
【苦参】这味药听着苦,用起来却很妙,我们办公室小刘每到换季就头皮痒,拿苦参煮水晾温了洗头,说是像给脑袋做了个中草药SPA,不过第一次用最好稀释点,毕竟太浓的味道像在喝中药汤泡澡。
最有意思的当属【苍耳子】,这浑身带刺的小东西简直是荨麻疹克星,老家亲戚教我用纱布包30克苍耳子,放锅里炒热了当热敷包,去年我脖子起了一圈红疹,每晚枕着睡,三天就褪得干干净净。
别以为中药只能内服,外敷才是止痒的精髓,就像小时候被蚊虫咬了,姥姥总会揪片芦荟叶子撕开擦汁水,现在才知道,这绿莹莹的黏液里藏着天然的消炎成分,不过野生芦荟刺激性强,建议大家用药店买的芦荟胶更稳妥。
说到吃食调理,【绿豆百合粥】可是经典配方,上周闺蜜家猫咪抓伤她手臂,天天捧着这个粥当水喝,绿豆清热解毒,百合滋阴润燥,煮烂了加点冰糖,比奶茶店的甜品健康百倍,关键要坚持喝,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可不行。
最近发现个新玩法——【花椒水泡脚】,不是那种麻得舌头打颤的川椒,而是普通青花椒,每天晚上抓一把煮开水,等温热了泡二十分钟,特别适合脚气引起的瘙痒,刚开始可能会被麻酥酥的感觉惊到,泡完却是从脚底板涌上来的舒畅。
提醒各位急性子的朋友,中药见效虽慢但治本,就像熬中药得守着火候,调理痒症也得有耐心,那些号称"一抹见效"的激素药膏,用多了皮肤会变薄变敏感,反倒容易陷入恶性循环。
最后教大家个土方法:新鲜薄荷叶捣碎敷患处,上个月拍荷花不小心沾了花粉,眼皮肿成灯泡,顺手摘几片薄荷揉出汁,冰冰凉凉特别解压,不过注意避开眼睛黏膜,刺痛感可比眼药水刺激多了。
要是实在懒得自己配药,各大中医院都有现成的止痒洗剂,我常备的是某老字号的肤舒止痒膏,洗澡时当沐浴露用,淡淡的甘草味比化学香精安心得多,对了,洗完澡别急着擦干,留点水分捈润肤霜,锁住皮肤屏障才不容易干痒。
说到底,皮肤瘙痒就像家里的报警器,提醒该调整作息了,少熬夜、少吃重口味、勤换床单被罩,比什么灵丹妙药都管用,要是拖成慢性皮炎,还是得找正经大夫望闻问切,这些民间智慧且当锦上添花,您说是不是这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