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在乡间小路,总能看到几株顶着"鸡冠"的火红植物,老人们常说这花能治拉肚子,年轻人却只当它是景观植物,这看似普通的鸡冠花,到底算不算中药?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朵被忽视的"药界隐士"。
要说鸡冠花入药,可是有据可查的老传统,早在《本草纲目》里,李时珍就专门写过它:"治痔漏下血,赤白下痢,崩中带下......",连古代妇科圣手傅青主都爱用它配药,不过您可别被这些古籍吓住,其实这味药特别接地气——新鲜的花朵采回来晒干就是现成的药材,连炮制都省了。
说到它的本事,最出名的就是对付"出口问题",邻居王婶上个月腹泻不止,去医院挂了三天水都没断根,后来用晒干的鸡冠花煮水,喝两次就见效了,这可不是偶然,中医认为它味甘涩性凉,就像肠道的"吸尘器",既能收敛止泻,又能清热燥湿,特别是对付夏季常见的湿热型腹泻,效果比某些西药还快。
女同胞们更该记着这个宝贝,记得去年公司体检,好几个同事有宫颈糜烂的困扰,老中医开的方子里就有炒炭的鸡冠花,说是能收敛止血,后来查资料才发现,这花含有的山柰苷成分确实有抗炎作用,不过要提醒一句,这些用法都得听医生的,别自己乱试。
现在城里人流行喝花草茶,鸡冠花倒是个小众选择,我试过把干花蕾泡水,味道微苦带点草木香,据说长期喝能调理月经,但要注意新鲜花朵直接吃可能拉肚子,必须晒透才行,有个小窍门:摘花时选完全变红的,药效最强,半红半黄的效力要差一半。
别看它现在成了公园观赏植物,古人可是把它浑身都用到了极致,花序熬水洗痔疮,花籽捣碎治瘊子,连茎叶晒干都能当外伤止血药,不过现在农药用得多,野生的反而更安全,要是在自家阳台种几盆,既美观又备用,比种薄荷实用多了。
当然也不是人人适用,体质虚寒的人要慎用,孕妇最好别碰,前阵子网上传的"鸡冠花治痛风"偏方,其实就是混淆了它和豨莶草的功效,每种药都有偏性,就像炒菜放调料,得对症才有效。
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:药店卖的中成药里很少见到鸡冠花,倒是东南亚国家还在广泛使用,可能就像很多民间验方,它更适合作为辅助治疗,要是哪天肚子不舒服,抓两朵泡茶应急,可比乱吃抗生素强多了。
说到底,这朵不起眼的小花承载着几千年的治病智慧,下次见到千万别只当花看,想想古人是怎么用它调理身体的,不过记住,任何药材都要遵医嘱,毕竟现代人的身体可比古代复杂多了,家里养盆鸡冠花,权当多个急救小帮手,也算是传承了祖宗的聪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