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春天喝啥中药茶能祛湿?""听说阿胶糕春天不能吃是真的吗?"看来大家对春季养生确实上心,不过有些中药在春天真得悠着点用!作为研究中医食疗多年的从业者,今天必须给大家排雷——这6类中药春天碰都别碰,否则越补越伤身!
大热燥性药材:当心引火上身 代表药材:附子、肉桂、干姜 很多老寒腿的朋友冬天爱泡药酒,到了春天还接着喝就坏菜了,上周邻居王叔就喝出了鼻血,他那瓶泡了肉桂、鹿茸的药酒,在春风一吹的气候里就像个定时炸弹,中医讲究"春应肝气",这时候人体阳气往外窜,再猛灌热性药,等于给已经冒苗的火苗浇汽油,特别是南方回南天,湿热交加时吃红参,保管你嘴角起泡、半夜盗汗。
黏腻滋腻药材:小心困住脾阳 典型例子:熟地黄、阿胶、龟板胶 前阵子闺蜜非要学网红做阿胶固元膏,结果全家吃了都舌苔发白,为啥?春天脾胃刚从冬眠醒来,这些"胶水"般的滋补品根本运化不了,就像给刚启动的汽车灌铅油,反而跑不动,尤其是熟地炖汤,看着黑乎乎的特补,实则让湿气在体内开派对,广东人最懂这个道理,他们煲汤必放陈皮,就是怕滋腻药材作妖。
辛散过度药材:当心耗损肝阴 注意名单:麻黄、细辛、薄荷(过量) 上个月健身房教练天天喝薄荷茶减肥,喝得嗓子哑了还不知道咋回事,春天本就是阳气升发的季节,过量辛散药材就像强行开窗扇风,把刚探出头的阳气全给刮跑了,特别是北方干燥地区,当心细辛这类猛药把肺阴咳成沙漠,春日养肝要像护芽般温柔,别动不动就吃"强力发汗丸"。
酸涩收敛药材:别让邪气憋家里 黑名单:五味子、乌梅、金樱子 有次看养生节目说乌梅丸治春困,我妈连吃三天直接便秘了,春天本该推陈出新,这时候狂塞酸涩药材,相当于把家里的窗户全焊死,湿气、浊气全闷在体内,不生病才怪!那些标榜"春季养肝"的酸枣仁压片糖,吃多真的会胸闷,适当吃点微酸可以,但别把自己腌成咸菜缸。
重金属类药材:警惕累积风险 特别注意:朱砂、雄黄、磁石 别以为只有西药才有重金属,某些传统丹药含汞量惊人,去年亲戚家小孩惊蛰吃安宫牛黄丸预防中风,结果查出尿汞超标,这类"急救神药"平时根本不用吃,更别说在代谢旺盛的春季,现在药店卖的中成药很多含石膏、赭石,长期服用记得定期体检,别让养生变伤身。
虫类动物药材:当心过敏暴击 高危名单:全蝎、蜈蚣、蝉蜕 清明踏青季正是过敏高发期,这时候吃虫类药物等于玩火,同事的孩子哮喘刚好,奶奶偷偷炖了虫草花鸡汤,当晚孩子咳到脸通红,其实很多所谓"平喘秘方"都在用蜂巢、地龙,这些带异蛋白的东西,春天免疫系统本来就敏感,千万别冒险尝试。
春季用药三大黄金法则:
- 先疏肝再进补:用玫瑰花、茉莉花这种轻灵药材开个头
- 宜甘淡忌浓烈:多吃山药、百合、小米这种温和食材
- 随时看舌苔:舌苔厚腻停滋补,舌尖红赤撤热药
最后唠叨一句:那些祖传的"春季膏方"别急着吃,先找中医把个脉,现在人普遍肝郁,十个人里有八个需要先疏通再进补,与其瞎磕中药,不如每天晒背半小时,这才是最便宜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