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肝结石,不少人都皱起眉头,隔壁王婶去年疼得打滚,医院说要动刀子,吓得她天天捧着保温杯喝热水,其实咱们老祖宗对付这种石头疙瘩,早有不动手术的招儿,今天就给大家讲讲那个传了三代人的中药方子,不过先说好,看病这事儿还得听大夫的,咱就聊聊民间智慧。
肝结石到底是个啥玩意儿? 说白了就是肝胆里长了石头,有人要问了:好好的怎么长石头呢?就像熬骨头汤时水面飘油花,胆汁里的杂质浓度高了,就会结成小块,熬夜伤肝的、爱吃油腻的、喝水比喝中药还困难的,都是高危人群,西医说要么碎石要么切,可总有人想找温和点的法子。
老中医压箱底的方子 前年去武当山采药,碰到个须发皆白的老先生,他掏出个手抄本,上面记着个"三金排石汤":鸡内金15克、金钱草30克、海金沙20克(包煎),再加郁金12克、茵陈15克、柴胡9克,每天早晚两次,像熬茶似的煎着喝,特别叮嘱要用砂锅,铁锅煮出来的药性差点意思。
这里头鸡内金是鸡胗里的黄金甲,专克结石;金钱草叶子圆圆的像铜钱,利水排石;海金沙别看名字带沙,其实是孢子粉,能化石止痛,配上郁金疏肝解郁,茵陈清湿热,柴胡调气机,整个方子就像个清洁队,把肝胆管道打扫得干干净净。
喝药也得讲究门道 别以为抓了药就能万事大吉,张大爷当年不信邪,抓完药直接拿保温杯泡着喝,结果半个月没见效,后来才知道,这方子讲究"冷煎热服"——头煎凉水开火,煮沸后小火咕嘟20分钟,倒出药汁晾温喝;二煎续水再煮,这次趁热喝,一天两大碗,连喝一个月,结石可能就跟着尿液溜走了。
药渣别浪费,外敷有奇效 上次李家媳妇光吃药不见好,老中医让她把第三煎的药渣装布袋里,趁着温热敷右肋下,说是像给肝胆做热敷,能帮助疏通胆管,果然两周后复查,结石位置往下挪了两公分,不过这招适合皮肤耐受的人,有人敷出红疹就得停。
吃出来的排石攻略 光喝药不够,饮食上得配合,早上起来空腹嚼几粒生核桃,那层薄皮最能消结石;白天用蒲公英根泡茶,比喝水强百倍;晚饭记住"三不吃":不碰油炸食品、不喝浓汤、不吃宵夜,有个出租车司机按这法子,三个月排出了5毫米的结石。
这些坑千万别踩 有人听说玉米须利尿,每天猛灌三大壶,结果半夜跑七趟厕所,血压都降下来了,还有人迷信偏方,把硝石当糖吃,搞得肠胃穿孔,最危险的是自行加大药量,张大哥嫌见效慢,把金钱草加到60克,结果拉肚子拉到脱水。
排石就像通下水道 想象下家里厨房水槽,油垢积多了水流不畅,这时候光用皮搋子不行,得用管道疏通剂,中药就是在疏通你的"肝胆管道",但要是管子变形太厉害(比如结石卡在狭窄处),还是得找师傅(医生)帮忙,结石小于1厘米的,坚持喝药成功率挺高。
特殊体质要特别注意 体寒的人加点生姜,阴虚火旺的放点麦冬,胖子可以加山楂,刘姐产后气血虚,老方子喝了上火,中医让她兑点梨汁,既护胃又增效,所以说千人千方,最好找个靠谱的中医师把脉调整剂量。
排石期间的生活禁忌 这段时间别做剧烈运动,跳绳震着疼;忌吃杨梅、菠菜这些草酸高的;晚上十一点前必须睡觉,给肝胆排毒时间,王叔当年边喝药边熬夜看世界杯,结果结石从胆囊掉进胆管,疼得住院半个月。
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就算结石排干净了,每半年要查B超,平时用决明子、菊花、甘草泡茶,像保养汽车似的养护肝胆,赵阿姨现在每天敲胆经200下,从大腿外侧根部往膝盖敲,说是这样能帮助代谢。
写在最后:这个方子在民间流传多年,确实帮不少人免了开刀苦,但每个人的情况不同,就像同样的钥匙开不同的锁,建议先找专业中医师辨证,毕竟身体不是试验田,谨慎点总没错,祝大家都能肝胆相照,无石一身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