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五月桑椹红似火,六月樱桃红如霞",每到春夏交替时节,超市里总能看到一盒盒紫红色的桑椹,有人当水果吃,有人泡酒泡茶,可您知道这小小的果子在中医典籍里躺了几千年吗?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"跨界选手"——桑椹到底算不算中药?
【从皇帝到百姓的千年食药两用史】 要说桑椹的药用身份,得先从它的"娘家人"说起,桑树浑身都是宝,《神农本草经》里早就给桑根皮(桑白皮)颁过"中品"认证,到了明朝李时珍那会儿,他在《本草纲目》里干脆把整株桑树都收入中药家族,其中就包括"桑椹"这个果实,有意思的是,古人称它为"文武实",说它既能补肝血(武),又能养心气(文),这雅称倒是贴切。
您可别小看这野果,历代医家拿它当宝贝,宋代官修的《太平圣惠方》里记着用桑椹治失眠,清朝宫廷档案里还有慈禧用桑椹膏养颜的秘方,最逗的是唐代孙思邈,在《千金方》里写着:"四月采桑椹,阴干捣末,蜜和丸",这不就是古代版的桑椹膏方吗?
【现代药典里的"正式编制"】 翻开2020版《中国药典》,桑椹堂堂正正列在"收载品种"里,这意味着啥?人家可是有官方编制的正规中药!不过药典里写的是"桑椹",跟水果摊卖的"桑葚"其实是同一个东西,区别在于中药用的要选成熟饱满的,晒干后还要经过炮制,可不是随便摘来就能入药。
现在科学也给桑椹发了"身份证",检测发现这小果子含16种氨基酸,7种维生素,还有花青素、白藜芦醇这些抗氧化明星,北京中医药大学做过实验,桑椹提取物对肝肾阴虚引起的头晕耳鸣确实有改善作用,这不正好应了中医说的"滋肝肾,补血乌发"吗?
【药店里见不到的"隐形中药"】 虽说有药典身份,但您去药店还真不一定能买到桑椹饮片,这主要因为它太"亲民",既是水果又是药材,反倒成了中医药里的"隐形冠军",不过中药材市场里,晾晒干的桑椹可是大宗交易品,每年都有药商专门收购。
其实桑椹更多时候是以"食疗佳品"的身份发挥作用,就像广东人爱煲四宝汤,江浙一带流行桑椹酒,北方老太太常熬桑椹膏,这些吃法看似普通,却暗合中医"药食同源"的智慧,您注意过吗?很多中成药说明书里写着"忌辛辣",但很少说"忌桑椹",这说明它性质温和得很。
【现代人该怎么用这个"双面派"】 现在市面上的桑椹产品可丰富了:超市水果区论斤卖,药店保健品柜有浓缩汁,电商平台还能买到去核桑椹干,但要想发挥药用价值,可得讲究点门道。
鲜桑椹最适合榨汁喝,每天半杯就能补充营养,晒干的桑椹要用来泡酒,50度白酒泡两周,每天喝一小盅,要是想长期调理,建议学学老中医的方法:每年春天桑椹上市时,买五斤鲜果洗净晾干,蒸熟后加蜂蜜收膏,放冰箱存着慢慢吃。
不过要提醒您,桑椹性寒味甘,脾胃虚寒的人要少吃,就像老话说的"桑椹上市,郎中下岗",这话可不能当真,毕竟再温补的东西也得适量,最好早上吃,晚上吃容易影响消化,这点倒跟其他水果不太一样。
看到这里您应该明白了,桑椹确实是正经中药,只不过它太接地气,让人忘了它还有药籍身份,下次再看见路边桑树挂满果实,可别只当零食摘着吃——这可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"双料礼物",既能解馋又能养生,关键是还免费!不过采摘时记得留些给鸟儿,毕竟这紫红小果养活的不只是人类,还有整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