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天就像个爱撒娇的小姑娘,时而阳光明媚,时而倒春寒偷袭,老话说"春养肝,夏养心",其实这时候的肺最需要温柔呵护,最近总听见办公室此起彼伏的咳嗽声,中医朋友说这正是肺在抗议——春风带着燥气,花粉夹着尘螨,稍不留神就咳到半夜睡不着,今天整理出压箱底的养肺中药方子,都是祖辈传下来的智慧结晶。
【藏在菜市场的润肺高手】 走在中药材区,那些晒得发白的干货里藏着养肺密码,可不是只有情人节才派上用场,这种长得像蒜瓣的小家伙,其实是润肺界的隐形冠军,早上抓一把干百合,和大米一起熬粥,出锅前撒点冰糖,喝下去喉咙像敷了层水膜,要是嫌麻烦,直接拿鲜百合拌酸奶,脆生生的口感比沙拉还清爽。
麦冬这味药总让我想起武侠剧里的千年人参,其实它就躲在街角凉茶铺的玻璃罐里,几颗胖嘟嘟的麦冬配上枸杞,泡出的茶汤带着淡淡的甘甜,特别适合对着电脑久坐的上班族,有次感冒后遗症总咳嗽,老中医开的方子里就有它,说是能"把肺里的燥气都吸走"。
【厨房里的天然润燥剂】 玉竹这个名字听起来像贵族,其实就是咱们常吃的黄精亲戚,把它切成薄片和排骨一起炖,汤头立刻变得清甜滋润,上周邻居阿姨教我做玉竹蜂蜜膏,蒸锅里咕嘟咕嘟冒着金黄的泡泡,晾凉后装进玻璃罐,每天挖一勺兑温水喝,比买的润喉糖管用多了。
川贝母算是中药界的奢侈品,但关键时刻真能救命,记得去年流感季,孩子咳得整宿睡不着,老药师说三克川贝碾碎,混在雪梨汁里隔水蒸,果然喝了两次就见效,不过这东西太寒,平时可不敢乱吃,得像收藏红酒似的收在阴凉处。
【阳台就能种的养生法宝】 要说最接地气的养肺中药,当属黄芪莫属,药店买回的长矛状根茎,掰断后满屋子都是豆香,广东人爱用它来煲汤,我们北方人可以直接泡水喝,有次连续熬夜写稿,感觉胸口闷闷的,抓两片黄芪配红枣泡茶,喝完整个人都松快了。
沙参分南北,南沙参偏凉,北沙参更润,我家里常年备着北沙参,因为它泡发的形态特别治愈——原本干巴巴的根条,遇水后慢慢舒展成半透明的裙带,和老鸭一起炖汤,连骨头都透着香甜,不过脾胃虚寒的人要少吃,就像冰淇淋好吃也不能天天吃的道理。
【会唱歌的养肺搭档】 桔梗这味药有意思,含在嘴里能感觉到喉咙在"唱歌",中药铺老板教了个妙招:嗓子痒的时候,拿两片桔梗直接含服,那种微微发麻的感觉能把痰液轻松带走,不过这玩意儿性子烈,泡茶时放三四片就够了,不然舌头可能会抗议。
罗汉果简直是为教师量身定制的护嗓神器,每次去桂林旅游,都要扛几个回来,敲碎半个果壳,开水一冲就是一壶润喉茶,有次直播连轴转,全靠这个"神仙果"吊着嗓子,不过别被它的甜味骗了,糖尿病人可得悠着点喝。
【山野里的天然抗生素】 鱼腥草算得上中药界的扫地僧,看着不起眼却能量巨大,新鲜的折耳根凉拌着吃,旱莲蓬似的根须还带着泥土香,要是懒得自己采,药店买的干品煮水也管用,上次感冒引发支气管炎,西医开抗生素犹豫半天,最后还是鱼腥草浓汤救了急。
陈皮绝对是厨房里的宝藏,放三年以上的橘子皮摇身变成理气良药,我家腌柠檬膏时总要加几片,酸甜里带着醇厚回甘,饭后来杯陈皮山楂茶,感觉整个消化道都在做SPA,不过新会陈皮价格美丽,日常用普通橘子皮晒干也能应急。
【给现代人的中药使用指南】 这些宝贝虽好,但讲究个君臣佐使,比如百合麦冬适合干咳无痰,罗汉果专治烟酒嗓,鱼腥草对付急性炎症,最好找中医师把脉辨证,别学我妈把各种药材怼在一起煮"十全大补汤",孕妇、慢病患者更要谨慎,有些药材活血有些寒凉,弄错了反而伤身。
保存也有门道:虫草燕窝要冷藏,陈皮越存越香,川贝得防蛀虫,我习惯把常用药材分装在牛皮纸袋里,挂墙上既是装饰又方便取用,记住万物皆有个度,再好的补药天天吃也成毒药,就像再甜的糖果吃多了也伤牙,这个春天,让我们和肺一起做个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