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得了睾丸炎吃中药到底管不管用?"作为一个被西医诊断折磨了三年的老病号,我可太有资格聊这个话题了,当年跑遍三甲医院,抗生素吊瓶打了不下十次,结果一到变天就复发,直到偶然遇到一位退休的中医科主任,才真正搞明白怎么治这个磨人毛病。
要说这睾丸炎啊,说白了就是蛋蛋发炎,西医叫它附睾炎或者睾丸炎,分急性慢性两种,急性期确实吓人,整个阴囊肿得像鸡蛋,疼得不敢碰裤缝,我当时发烧到39度,急诊科医生直接上头孢三代,三天花了两千多,消肿是快,但落下个逢雨必犯的毛病,后来才知道,这病就像水管漏水光堵不修,里面早就锈迹斑斑了。
老张大夫(化名)给我把脉那会儿,第一句话就把我说愣了:"小伙子,你这下焦湿热都淤成泥浆了!"他指着我的舌苔说,舌头根儿黄得跟抹了碘酒似的,小便烫得能腌咸菜,这都是身体在拉警报,开方子前特意叮嘱:中药不是仙丹,但能把你体内这潭死水搅活了。
现在我就把这副让我受益匪浅的方子抖出来,不过先说好,每个人体质不一样,照搬需谨慎,基础方是:金银花15克、连翘12克、蒲公英20克、赤芍10克、延胡索8克、川楝子6克、荔枝核10克、橘核8克、王不留行10克、甘草5克,每天一剂熬两次,早晚饭后温服。
这里头大有学问,金银花和连翘号称"消炎药先锋",专门对付下焦热毒,蒲公英在农村又叫"尿床草",利尿消炎一把好手,最绝的是后面几味种子药,川楝子、荔枝核、橘核都是入肝经的,像小扫帚把堵塞的经络通开,特别是王不留行,老中医说这玩意儿"走而不守",带着药性在身体里到处清淤。
我喝了一周就感觉小便没那么烫了,半个月后阴囊坠胀感减轻大半,当然中药讲究守方,连续喝够一个月才算巩固,中间还根据症状加减过药物,比如疼得厉害加乳香没药,湿气重加薏苡仁,这些都需要专业医师指导。
可能有兄弟要问:西药见效快为啥不用?这话我在省中医院男科主任办公室也问过,老先生打了个比方:就像水管生锈,抗生素是强力疏通,但锈垢还在里头,中药好比慢慢换水加上除锈剂,虽然慢点但治本,现在我总算明白了,为什么老祖宗要把炎症分成湿热瘀滞不同类型,原来都是经验之谈。
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,这方子我真用过且有效,但千万别自己当医生,去年有个哥们抄方子喝出腹泻,原来是他偷偷加量了蒲公英,中医讲究辨证施治,同样是睾丸炎,有人湿热重,有人血瘀多,药方配比差一点效果就天上地下,建议大家还是找正规中医院,把脉看舌苔后抓药,毕竟治好了才是硬道理,你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