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听朋友说夜里腿抽筋,吃饭后肚子绞痛,其实这些身体"抽筋"的小毛病,老祖宗早就给我们准备好了解决方案,今天咱们就聊聊那些藏在药房角落里的天然解痉高手,别看它们不起眼,对付肌肉痉挛、胃肠绞痛可是有两把刷子。
白芍:千年柔肝专家 说起解痉第一反应就是白芍,这个在中药铺里黄澄澄的药材,可是养护肝胆的温柔刀,记得邻居张阿姨每到春天就爱泡芍药花茶,她说这能缓着肝气不顺带来的胁痛,现代研究发现它含有的芍药苷,就像给紧绷的神经做个按摩,特别对付痛经、胃痉挛这种抽抽拉拉的疼。
甘草:调和阴阳的缓冲带 别小看这甜丝丝的根须,它能把烈性的药性变得温顺,去年我肠胃炎疼得直冒冷汗,老中医开的方子里必有甘草,它就像止痛膏里的胶布,既能缓解平滑肌痉挛,又能中和其它药材的偏性,难怪有"国老"的称号,不过湿气重的朋友可别贪杯,喝多了反酸哦。
延胡索:止痛界的急先锋 这名字带着武侠气的药材,其实是对付突发性疼痛的利器,同事闪腰那会儿,老药师推荐了元胡止痛片,效果堪比西药却没副作用,它含有的生物碱能精准打击神经末梢的疼痛信号,不管是头痛欲裂还是小腹抽搐,都能快速安抚下来。
罂粟壳:受争议的终极杀手锏 虽然带着"毒"名,但在严格控制剂量下,这味药堪称止痉王者,记得爷爷当年咳喘厉害时,药罐里飘着的那股特殊香气就是它,现在多用于顽固性腹泻导致的肠道痉挛,不过千万别自行尝试,得听医嘱才能用这个"双刃剑"。
枳实:破气消积的疏通侠 消化不良引起的胃部挛急,就得找这个皱巴巴的小果子,上周吃撑了半夜胀痛,抓了一把枳实泡水,那酸爽劲道就像给堵塞的下水道通管子,它擅长清理胃肠积滞,特别适合饭后腹胀像石头压着的情况,但气虚的人要悠着点用。
木香:行气止痛的暖宝宝 这味儿清香的药材最懂女人心思,姨妈期煮点木香红糖水,能暖子宫缓痉挛,它特有的挥发油成分,就像给消化道做热敷,特别适合受凉后肠子打结的疼痛,不过香味虽好别贪多,过量反而耗气伤阴。
乌药:男女皆宜的温通高手 男科女科都爱的万能选手,尤其是下半身冷痛,我爸年轻时常骑摩托,落下膝盖遇寒就抽筋的毛病,用乌药炖猪蹄吃了半个月居然见效,它既能暖肾又能疏肝,就像给全身经络做SPA,但阴虚火旺的兄弟可得慎用。
川楝子:清肝泻火的凉水手 脾气暴躁导致的胸胁刺痛,就得靠这个苦兮兮的小东西,上次公司年会啤酒喝猛了,两肋胀得喘不上气,老中医开的方子里就有炒川楝子,它像消防员一样扑灭肝火,顺便解开被怒火憋住的筋脉,不过苦寒属性会伤胃,得搭着生姜喝。
徐长卿:山野里的镇痛精灵 这名字听着就仙气的名字,其实是民间治蛇虫咬伤的偏方主角,新鲜采的徐长卿捣烂敷在抽筋处,据说比云南白药还管用,它含有的丹皮酚能阻断疼痛传导,现在连西医都拿它做外用止痛药膏,内服外敷两相宜。
全蝎:以毒攻毒的狠角色 别看这虫子吓人,却是治疗破伤风导致角弓反张的秘药,村里摔伤的老人接骨时,中药粉里总混着烤干的蝎子,它的提取物能直接作用于神经系统,平息异常的肌肉强直,不过孕妇见了要退避三舍,毕竟毒性不小。
这些草木精华各有绝活,但使用时要讲究君臣佐使,比如白芍配甘草就是著名的芍药甘草汤,专治腿脚抽筋;延胡索遇上枳实,那就是胃肠道的救星组合,不过再好的药也得对症下药,像长期便秘的热性体质,碰上温补的乌药可能适得其反。
平时保养记住这几个原则:受凉抽筋喝点姜枣茶,劳累过度的僵直用伸筋草泡脚,生气引发的胸闷含片玫瑰醋,最重要的是别等到疼得打滚才想起中药,日常饮食少碰冰饮冷食,保暖做好,毕竟预防胜于治疗,下次再遇到身体突然"闹别扭",不妨翻翻家里的中药箱,说不定哪个小纸包里就藏着解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