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中医推荐的退热秘方!风热感冒别硬扛,这副中药茶喝3天就见效

一归堂 2025-04-27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最近天气忽冷忽热,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喷嚏声就没断过,隔壁工位的小王昨天还活蹦乱跳,今天就顶着通红的脸趴在桌上哼哼唧唧,我递了杯热水过去,他摆摆手说:"嗓子疼得像吞刀片,鼻子冒火,怕是风热感冒了。"

要说这风热感冒,可真是磨人的小妖精,发热头疼、喉咙肿痛、鼻涕发黄、咳痰黏稠,整个人像被架在火上烤,西医挂水吃药见效快,但总有人想试试老祖宗的方法,今天要分享的方子,可是我家传了三代的宝贝,当年爷爷在县中医院坐诊时,没少用它救人急难。

主角登场——银翘散加减方

这副方子的底子是清代名医吴鞠通的银翘散,经过我们家改良,现在配方更贴心: 金银花15克(消炎退热) 连翘15克(散结消肿) 薄荷6克(清凉解表) 荆芥穗10克(驱风出门) 淡竹叶9克(利尿祛火) 芦根20克(生津止渴) 桔梗10克(宣肺利咽) 甘草6克(调和诸药)

抓药时记得让药房现称现配,别买那种包好的粉末,去年我妈图省事买了包治风寒的中成药,结果越吃嗓子越肿,就是没对症的锅。

煎药有讲究

别看现在都是自动煎药壶,老法子该守还得守,头煎用冷水浸泡药材30分钟,水面没过药材两指宽,大火煮开转小火咕嘟15分钟,倒出药汁;二煎加水再煮10分钟,两次药汤混合,早晚各喝一次。

特别提醒:薄荷要等关火前5分钟再下锅,煮久了挥发油跑光光,效果大打折扣,那年实习生小陈不懂规矩,把薄荷跟别的药同煎,结果病人反馈"喝了没凉快感",闹了个大笑话。

喝药也要有仪式感

早上空腹喝最见效,但胃不好的最好吃点东西垫着,我习惯放温后加勺蜂蜜,既不影响药效又遮苦味,喝完药别急着漱口,让药汤在喉咙多停留会儿,杀菌效果更好。

三天前小王找我要方子时,我还特意跑去菜场买了新鲜薄荷,谁知这小子嫌熬药麻烦,非要改成养生壶煮,结果第一天就煮干了一半,吓得我赶紧视频指导,现在他终于不抱怨"中药苦",改夸"喉咙火烧云褪去了"。

食疗助攻不能少

药汤配粥赛黄金,特别是这道百合绿豆粥,绿豆半碗泡胀,鲜百合掰成瓣,大米煮滚后一起下锅,焖到绿豆开花,盛出晾温喝,既能补充水分,又能辅助清热,比天天啃退烧药片强多了。

忌口清单要记牢

治病期间请自觉远离火锅烧烤,那些辣椒、羊肉、榴莲简直就是火上浇油,上周邻居赵姐就是嘴馋吃了麻辣烫,结果半夜烧到39度,紧急送医院打点滴,清淡不等于没滋味,凉拌马齿苋、冬瓜虾仁汤照样能做出花样。

特殊人群要注意

孕妇用这方子得减掉荆芥、薄荷,剂量减半,小孩喝的话,金银花换成6克,加3颗山楂助消化,去年表姐家娃高烧不退,诊所开了抗生素不见好,后来用这个改良版配合物理降温,两天就活蹦乱跳了。

预防才是硬道理

平时用金银花、菊花、麦冬泡茶当水喝,每周喝个两三回,空调房备件外套,别学年轻人要风度不要温度,我同事李哥就是长期久坐冷气口,落下慢性咽炎的毛病,现在天天保温杯里泡罗汉果。

最后唠叨一句:中药讲究辨证施治,如果是风寒感冒(怕冷、清涕、白痰)千万别乱喝,去年张阿姨把风寒当风热治,结果咳嗽拖了半个月,实在拿不准,花20块挂号费找中医号个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