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妈三年多,最熬人的就是娃半夜突然发烫,体温计一量38.5℃,医院排队两小时起,这时候家里要是常备着靠谱的小儿清热中药,真能少操好多心,今天咱们就来盘盘那些年用过的有效"退烧法宝",不过先说好,用药前一定要咨询医生哦!
【常见中成药篇】
-
小儿柴桂退热颗粒 这个应该很多家庭都有,主要成分是柴胡、桂枝,特别适合外感发热,记得去年流感季,我家娃早上起来嗓子疼,下午就烧到39℃,喂了半包柴桂,配合温水擦身,当晚就退到37.8℃,不过要注意,风寒感冒(怕冷流清涕那种)不适合用,容易适得其反。
-
双黄连口服液 这个算得上是儿童版"板蓝根",主要针对咽喉肿痛引起的发热,有次带娃去游乐场玩太疯,回家就喊喉咙痛,一测38.2℃,喝了两次双黄连,第二天就不烧了,但口感偏苦,喂药时得准备点冰糖水哄着喝。
-
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这个对积食引起的发热特别管用,过年期间娃吃多了不消化,小肚子鼓鼓的还发烧,吃了两天这个药,便便通畅了,体温也正常了,里面含有大黄,拉肚子期间就别用了。
【经典方剂篇】
-
银翘散加减 老祖宗留下的退热良方,金银花、连翘各6克煮水,加薄荷3克,去年夏天空调吹多,娃突然高烧,用这个方子半小时出汗退热,注意薄荷要后下,煮太久挥发了就没效果了。
-
白虎汤改良版 石膏15克+知母6克+粳米一把,适合高热烦躁的实热证,有次全家旅游晒得太狠,娃晚上烧到39.5℃,用这个方子敷额头,两小时就降到38℃,不过石膏性寒,体质虚的娃要慎用。
-
桑菊饮变方 桑叶5克+菊花3克+芦根10克,对付初起低烧特别灵,上个月换季时娃有点咳嗽低烧,喝了三天这个茶,体温慢慢就下来了,加点冰糖娃更愿意喝,但糖尿病患儿要注意。
【实用护理技巧】 光吃药还不够,这几个物理降温法亲测有效: ① 温水擦浴:重点擦脖子、腋下、大腿根,避开胸口和脚心 ② 退热贴改良版:冰箱里冻点纱布块,用时候裹层薄毛巾 ③ 泡脚发汗:40℃水温泡15分钟,加两滴风油精效果更好 ④ 自制冰袋:矿泉水冻到半凝固,用毛巾裹着敷大血管处
【避坑指南】 这些雷区千万别踩: × 羚羊角粉:除非高热惊厥,否则没必要用这么猛的药 × 安宫牛黄丸:给娃用纯属浪费,成人急救药不适合儿童 × 抗生素:单纯发烧别乱用,小心破坏肠道菌群 × 酒精擦身:皮肤吸收有毒,现在都不建议用了
最后说句实在话,体温不超过38.5℃别急着喂药,我家娃有次37.8℃活蹦乱跳的,硬是被奶奶逼着灌药,结果吐得昏天黑地,记住观察四点:精神状态、吃喝情况、手脚温度、有没有抽搐,要是烧得迷迷糊糊,或者连续三天不退,赶紧去医院别耽误!
平时可以备点金银花、蒲公英、淡竹叶煮水当凉茶,每周喝两次预防上火,但最关键的还是增强体质,多吃五谷杂粮,少碰油炸食品,这才是根本的养生之道,当妈的都懂,养娃路上咱们互相搀扶,希望每个宝宝都能健健康康长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