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些天去山里采风,当地老药农指着岩缝里一丛青翠的植物说:"这白芨可是咱山里的宝贝,跌打损伤敷上它,伤口愈合得快还不留疤。"这番话勾起了我的好奇心,回家翻遍医书才发现,这个貌不惊人的草药竟是传承千年的"外伤克星",今天就带大家认识这位中药界的"隐形冠军"。
深山岩缝里的"不死精灵"
白芨多生在溪边、林下阴湿处,尤其爱扎根在岩石缝隙里,它的叶片像韭菜般细长,每年初夏开出紫红色小花,远看就像山间跳动的火焰,最特别的是它的块茎,晒干后会变成乳白色半透明状,断面光滑如玉,在阳光下泛着微微的光泽,老中医常说"白芨沾铁断",意思是新鲜块茎遇到金属刀具就会发黑,所以采挖时都要用竹片小心刨挖。
从华佗到现代医院的千年传奇
相传三国时期华佗就用白芨治疗金疮,《本草纲目》记载其"主治痈肿恶疮败疽,伤阴死肌",现代研究发现,这种草药含有黏液质、淀粉和挥发油,能形成保护膜收敛创口,医院里处理胃出血、肺结核咳血时,还会用到以白芨为主的复方药剂,更神奇的是,它能促进创面肉芽生长,很多烧伤科都用它来防止疤痕增生。
厨房里的养生密码
别以为白芨只能入药,在我们老家,主妇们常把它磨粉掺在糯米粉里做糍粑,清明时节,老人们会用白芨煮水加红糖,说是喝了能润肺止咳,记得去年邻居家小孩磕破膝盖,他奶奶直接捣碎鲜白芨敷上,三天就结痂了,不过要提醒的是,白芨性凉,脾胃虚寒的人最好别长期吃。
这些使用禁忌要注意
虽然白芨是个好东西,但可不是万能灵药,孕妇要忌口,因为它有活血作用;阴虚火旺的人也要少用,容易加重燥热,最保险的方法是找中医师辨证,搭配三七、黄芪这些药材效果更好,现在市面上有些美白面膜添加白芨提取物,但敏感肌要慎用,可能会引起皮肤刺激。
上个月拜访一位百岁中医,他拿出个祖传的陶罐,里面存着陈年白芨粉,老人说:"这味药看似普通,实则暗藏玄机,止血不留瘀,补肺不滞气,关键要掌握火候。"看着罐底细腻的白粉,突然想起《神农本草经》里的那句话:"主痈肿恶疮,败疽伤阴,死肌,皆毒所假留也。"古人诚不欺我。
如今野生白芨越来越稀少,好在人工种植已经成功,下次去山区游玩,若是遇见这种开着紫花的植物,可要好好珍惜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,不过切记不可随意采挖,毕竟保护生态环境,才能让更多"仙草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