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听朋友说"一站起来就天旋地转""坐车晕到想吐",其实老祖宗对付头晕真有一套,我专门请教了坐诊三十年的张大夫,整理出这份超实用的中药调理指南,看完记得转发给常犯头晕的家人朋友!
【第一招:气血双补】 很多姑娘明明年纪轻轻,却整天头晕乏力,这八成是气血不足闹的,张大夫说这时候得像浇花一样慢慢滋养,他最常用补中益气汤打底: 黄芪30g(补气一把手) 当归10g(补血圣品) 党参15g(元气充电宝) 白术12g(健脾小能手) 甘草6g(调和诸药) 这副药就像温开水缓缓注入干涸的土地,特别适合久坐办公室的白领,有个会计妹妹连喝两周,原来每天下午的"僵尸状态"明显改善,煎药时加红枣5颗,桂圆肉10粒,药香里带着甜丝丝的暖意。
【第二招:平息肝风】 有种头晕像顶着压力锅,太阳穴突突跳,这种多是肝阳上亢,邻居王叔以前总说"脑门发胀像戴紧箍咒",后来天天用天麻钩藤饮: 天麻15g(息风神器) 钩藤12g(后下,降压高手) 石决明20g(镇肝潜阳) 栀子9g(清肝火) 黄芩9g(泻热能手) 这方子就像给沸腾的火锅加盖,特别对高血压引起的眩晕,要注意钩藤必须大火煮沸后关火焖5分钟再喝,不然有效成分会挥发,王叔现在每天测血压都乐呵呵说"这比吃西药稳当多了"。
【第三招:化痰祛湿】 有些阿姨晕车晕船特别厉害,这是痰湿在体内兴风作浪,张大夫教了个"口袋方": 半夏10g(化痰将军) 白术15g(燥湿专家) 天麻12g(止晕王牌) 陈皮9g(理气先锋) 茯苓15g(利水渗湿) 这组合堪称"晕车族救星",有个导游朋友随身带制成丸药,上车前嚼几粒,再也不用捂着塑料袋尴尬,这类人通常舌苔厚腻,早上起床嘴巴黏糊糊的,搭配薏米红豆粥效果翻倍。
【第四招:滋阴降火】 熬夜党注意了!经常半夜头晕耳鸣,多半是肾阴亏虚,试试六味地黄丸升级版: 熟地24g(滋阴大佬) 山茱萸12g(补肾精) 山药15g(平补脾胃) 丹皮9g(清虚火) 泽泻9g(利湿浊) 茯苓12g(健脾利水) 这方子要像煲汤一样文火慢炖,特别适合程序员、设计师这类"夜猫子",有位游戏原画师连续通宵后喝了一周,说"脑袋终于不冒金星了",记得用砂锅煮药,不锈钢锅会影响药效。
【第五招:通窍活血】 有些中老年朋友突然头晕,可能是血瘀堵了经络,这时该请出"血管清道夫": 川芎10g(血中气药) 桃仁9g(破血先锋) 红花6g(活血化瘀) 赤芍12g(散瘀止痛) 老葱3根(通阳开窍) 生姜9片(温通血脉) 这方子煮出来香气扑鼻,有个快递小哥撞过头后留下后遗症,喝了三副就说"脑子终于透亮了",孕妇绝对不能碰,正常人每月喝3天刚好。
说个冷知识:90%的慢性头晕患者都有颈椎问题!配合中药调理时,每天做"米字操"效果更好,具体就是头顶写米字,速度要像乌龟爬,每次5分钟,坚持一个月你会发现脖子轻松不少。
最后划重点:所有中药都要在医师指导下服用,别自行抓药!急性头晕伴随呕吐、视力模糊要立即去医院,平时按揉风池穴(大拇指关节凹陷处)、百会穴(头顶正中),每个穴位3分钟,比吃薄荷糖还提神,记住了吗?觉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