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里的竹字兄弟?竹芎和竹茹到底是不是同一种药?

一归堂 2025-04-27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"竹芎是不是就是竹茹?"看来大家被中药里这些带"竹"的名字搞糊涂了!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对容易撞脸的中药兄弟,看看它们到底是何方神圣。

从名字开始就藏玄机

先说个冷知识:中医界根本没有"竹芎"这味药!很多人误以为带"竹"字的都是竹制品,其实大错特错,真正被叫做"竹芎"的情况,十有八九是把"川芎"的别名记混了,川芎在四川等地确实会被称作"芎䓖",但和竹子真没什么关系,倒是竹茹这位正主,可是实打实的"竹二代"——它来自青竹的中层竹皮,晒干后卷成卷儿,看着就像毛绒绒的棉签。

身世大起底:一个住地里一个长天上

川芎(正经名字叫川芎)是伞形科植物的干燥根茎,主产四川,长得像褐色生姜,气味香窜得很,这货喜欢扎在土里吸天地灵气,至少要种一年才能挖出来用,反观竹茹,人家可是"高空作业"——得现砍新鲜的淡竹,刮掉内外两层,专门取中间那层柔软的纤维,老药工常说:"三月三,砍淡竹,趁鲜刮茹正当时",讲究的就是现采现制。

药性大比拼:活血VS化痰

川芎最拿手的是当身体里的"疏通工",尤其擅长处理头部、胸部的淤堵,偏头痛、痛经这些毛病,配上川芎就像给堵塞的河道开闸放水,它还特别会"社交",和当归、白芷这些药搭伙,能组出不少经典方子。
竹茹则是肺里痰湿的"清洁工",早上起来嗓子眼痒痒的,咳出黏糊糊的痰,这时候用竹茹煮水,就像拿着小扫帚把呼吸道打扫干净,它性格温和,既能单独泡茶,也能和陈皮、半夏组队治咳嗽。

厨房里的暗战:炖汤vs泡茶

川芎上灶台时是个狠角色,广东人煲"天麻川芎鱼头汤",就是要借它的猛劲把风邪赶出去,但这东西不能多放,3-5克就够了,加多了汤苦得喝不下,竹茹就乖巧得多,抓一把泡茶杯,加点冰糖,专治上火引起的心烦失眠,不过要是拿川芎泡水,那酸爽滋味怕是能让人记住一辈子。

千万别混着用!血的教训

前年有个患者听我文章说川芎好,自行抓了竹茹来泡脚治头痛,结果当天夜里心慌头晕送急诊——竹茹性凉没错,但它没有川芎那种上行头面的药力,反而把寒气往心里压,所以说这俩药虽然都带"竹"字,却是一个管血脉一个管痰湿,搞混了轻则耽误病情,重则南辕北辙。

鉴别小妙招:看颜色闻气味

川芎切片后断面是黄白色的,仔细闻有股浓郁的香气,含在嘴里舌尖会发麻,竹茹则是灰黄色的絮状物,凑近闻只有淡淡的竹清香,尝起来微甜带涩,记住这个特征,去药店就不会抓错药。

说到底,中药里同名不同药的现象特别多,就像人参和党参、黄芪和红芪,大家记药名时别光看字面,更要了解背后的故事,下次再看到带"竹"字的药材,先想想它是地上长的还是竹子身上的,这样至少能避开一半的坑,毕竟吃错药事小,耽误治病事大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