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含硫与无硫之争,谁才是养生的正确打开方式?

一归堂 2025-04-27 科普健康 1605 0
A⁺AA⁻

最近逛药店总能看到标着"无硫加工"的中药材价格翻倍,而普通药材区却堆着些颜色鲜亮的枸杞、山药片,老中医常念叨的"硫磺熏蒸"到底藏着什么门道?作为常年混迹药材市场的行家,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有硫和无硫中药材那些事儿。

硫在中药江湖的"前世今生"

要说硫和中药的渊源,得从古代药材保存智慧说起,过去药农们发现用硫磺熏过的药材不易生虫发霉,《本草纲目》里就记着硫磺防霉的土法子,不过真正大规模使用还得从20年前说起——当时冷库储存成本居高不下,南方梅雨季节收的药材三天就能长绿毛,这才让硫熏工艺在全国各地蔓延开来。

现在走进中药材批发市场,随便抓起把枸杞,要是红得发亮、摸起来发黏,八成用过硫磺,这就像给药材穿了层"保鲜膜",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20倍的药材,放三年都能保持"新鲜"模样,但别以为只有小作坊这么干,某些知名药企的"无硫"标签下,照样藏着猫腻。

揭开"美颜滤镜"下的真相

上周跟着老药师暗访市场,亲眼见到硫熏过程:三轮车拉来成筐的浙贝母,往铁锅里撒几把硫磺粉,盖个塑料布焖半小时,原本灰扑扑的药材立马变得雪白透亮,这种"整容术"能让当归变柔韧、天麻更透亮,但代价是药材有效成分大量流失。

拿黄芪举个例子,硫熏过的切面金黄诱人,但皂苷含量可能下降30%;无硫的虽然卖相普通,但掰开能闻到豆腥味,煮水喝还有微微的甜味回甘,更吓人的是,长期接触超标硫熏药材,相当于每天吸入二手烟,呼吸道敏感的人泡个硫熏菊花茶都可能咳嗽不止。

藏在价格背后的生死较量

在亳州药材市场蹲了半个月发现,同规格的党参,无硫货比含硫货贵足足两倍,为啥?无硫药材需要全程冷链运输,冷藏库温度要恒定在-5℃,湿度控制在45%以下,就拿三七来说,硫熏的常温存放两年不坏,无硫的必须在0℃环境下才能保住药效。

但贵有贵的道理,去年检测机构爆出某品牌石斛二氧化硫残留量高达1.8g/kg,超国标线6倍,这些"毒"药材泡水后会产生硫化氢,长期服用可能损伤肝肾功能,反观真正的无硫茯苓,虽然表面带着自然褶皱,但断面能看见清晰的"云花纹",熬粥时会自然散开成絮状。

火眼金睛辨真假攻略

①看颜值:硫熏枸杞鲜红透亮,无硫的偏暗红带斑点;硫熏山药片雪白雪亮,无硫的略带黄斑 ②闻气味:硫熏药材有刺激性酸味,无硫的保留本味(如当归甜腥、陈皮清香) ③试触感:硫熏品普遍发黏,无硫的干燥爽手 ④泡水测:硫熏金银花泡水后水色浑浊,无硫的清澈透亮 ⑤尝滋味:无硫西洋参入口先苦后甘,硫熏的会有明显涩味

聪明人这样选药

认准GMP认证企业:同仁堂、雷允上等老字号都有无硫产品线 2.特殊药材必选无硫:枸杞、银耳、百合这类直接食用的坚决选无硫 3.当季新货最划算:每年秋冬药材采收季,医院周边中药房常有新鲜无硫货 4.自晒最安心:趁晴天买带泥鲜药材,阳台铺报纸晾晒最原始

上个月帮邻居张婶挑阿胶,她非说颜色越黑越好,结果买来的硫熏阿胶块,敲碎后断面泛白霜,炖汤时浮着层油膜,后来换了东阿镇的无硫阿胶,虽然每块便宜20元,但砸碎后琥珀色胶质透亮,熬出的固元膏拉丝不断,所以说选药不能只看外表,懂行的都会盯着产地溯源码和农残检测报告。

如今国家药典委已明确47种中药材禁用硫熏,但市场上仍有漏网之鱼,记住口诀:"鲜艳异常必有妖,自然本色方为真",下次抓药时多留个心眼,毕竟吃进嘴里的东西,可比省那几块钱重要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