咱们平时吃桔子,剥完皮就丢,顶多把橘络扯干净,谁能想到这小小的果子居然是个"中药宝藏"?今天咱就来扒一扒,老祖宗留下的桔子养生智慧,保证让你惊掉下巴!
橘子皮别扔!晒干就是"黄金药"
记得小时候,奶奶总把吃完的桔子皮放在窗台晾干,当时还以为她节俭,后来才知道,这晒干的桔皮在中药里叫"陈皮",放得越久越值钱!《本草纲目》里写着:"橘皮,苦能泄能燥,辛能散,温能和",说白了就是它能把身体里的"闷气"给疏通了。
小知识:陈皮不是随便晒晒就行!
必须要选成熟的桔子,阴干不能暴晒,存个两三年才算"陈",广东新会的陈皮最出名,人家做菜煲汤都放,既能去腥还能化痰。
现在人整天坐着吹空调,湿气重、嗓子堵,这时候抓一把陈皮泡水,那酸爽!比喝凉茶温和多了,要是再配上几颗冰糖,咳嗽痰多的时候喝,比吃药还管用。
橘肉上火?那是你不会吃!
很多人说橘子吃多了上火,其实冤啊!《神农本草经》早就给橘肉正名了:"味辛温,主胸中瘕热逆气",翻译成人话就是:它虽然甜,但能帮你消食化气,关键是怎么吃——
- 烤橘子:整颗橘子放火上烤,外皮焦黑冒油,趁热剥开吃,止咳效果一流!
- 糖渍金橘:新鲜小金橘切片腌糖,喉咙痛时含一片,比润喉糖还灵!
记住要连橘络一起吃!那些白白的筋可是宝贝,中医叫它"橘络",专治咳嗽引起的胸胁痛,下次别傻乎乎地撕光了,留着泡茶喝,通气活血杠杠的!
橘子籽竟是"妇科良药"?
吃完橘子随手扔的籽,在中药里叫"橘核",别小看这硬邦邦的小东西,《本草衍义》记载它能"行肝气,消肿毒",现在有些中成药里就加了橘核,专门对付乳腺增生、甲状腺结节这类"气疙瘩"。
民间有个土方子:橘核+荔枝核+桂圆核,三样打碎煮水,女性经期前喝能缓解胀痛,当然具体用量得问大夫,可别自己乱抓一大把!
连叶子都是宝?古人早这么用了!
橘子树的叶子在中药里叫"橘叶",听起来像偏方,但其实大有来头。《日华子本草》说它能"消肿散毒",以前乡下人被毒蛇咬了,捣烂橘叶敷伤口,说是能解毒,现在倒是少见了,不过拿橘叶煮水泡脚,对脚气湿疹还真有点作用。
现代人怎么用好"橘子药"?
别看桔子满大街都是,但要发挥它的药效还得讲究方法,比如陈皮炖羊肉,既能去膻味又能暖胃;橘络泡绿茶,清肺化痰特别适合雾霾天;橘核粉装胶囊,据说对乳腺问题有辅助效果(注意:孕妇慎用!)。
不过要提醒大家,橘子虽好也不是神仙药,体质虚寒的人少吃生橘,陈皮气虚者不能长期喝,最好找个中医辨证,别自己瞎折腾。
从果肉到果核,从鲜吃到陈藏,这不起眼的桔子真是把"物尽其用"玩明白了,下次吃橘子别再浪费啦,搞懂这些门道,相当于免费抱了个中药百宝箱回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