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听老中医念叨"嗓子痛喝牛蒡水",去中药店抓药时发现柜台角落总摆着灰扑扑的牛蒡子,这黑褐色的小种子真有这么大本事?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个被现代人遗忘的养生宝藏!
牛蒡子到底是何方神圣?
第一次见牛蒡子的人都会被它奇特的外形惊到——表面布满凹凸不平的小黑点,像极了迷你陨石,其实它是菊科植物牛蒡的果实,《本草纲目》里早有记载:"牛蒡子,明目补中,除风伤",别看它其貌不扬,却是中医眼里的"三焦疏通器"。
在江浙一带的老药铺,经验丰富的掌柜都会把牛蒡子放在显眼位置,特别是每年春秋两季,来买牛蒡子治咽炎咳嗽的客人络绎不绝,有位老顾客告诉我,他家三代人都用牛蒡子煮水当凉茶,全家整个冬天都少生病。
这些症状快找牛蒡子救场!
上个月我感冒喉咙肿痛,西药吃了三天还没压下去,邻居阿婆塞给我个土方子:10克牛蒡子加3颗胖大海,沸水泡20分钟当茶饮,没想到当天下午就感觉喉咙松快了,连着喝两天竟然好利索了,后来查资料才知道,牛蒡子含有的牛蒡苷能抑制流感病毒活性。
现在办公室抽屉里常备着牛蒡子,每当熬夜上火、牙龈肿痛,抓一把泡水喝特别管用,有个同事常年抽烟咳嗽,每天用牛蒡子+陈皮煮水,不到半个月就感觉痰少了,不过要提醒的是,气虚腹泻的人要慎用,孕妇最好先咨询医生。
厨房里的牛蒡子魔法
别以为牛蒡子只能煎药,它在厨房可是百搭选手,上周试着做了道"牛蒡子炖排骨",先把15克牛蒡子炒香,再和排骨一起焖煮,汤头带着淡淡咖啡香,肉也格外软烂,中医说这是"通气排浊"的组合,特别适合雾霾天吃。
最方便的还是牛蒡子茶,抓两勺炒过的牛蒡子(超市买的现成炒货),90度水泡5分钟,加点冰糖就是现成的养生茶,现在我家冰箱常备着冷泡牛蒡子茶,饭后喝特别解腻,有次朋友来家吃饭油腻过头,喝了半壶立马觉得肠胃舒服了。
千年传承的养生智慧
翻看古籍才发现,古人用牛蒡子比我们想象的精明。《千金方》里记载用牛蒡子酒擦浴治疹子,李时珍说过它能"消斑疹毒",现在有些美容院推出的"中药熏蒸"项目,很多都加了牛蒡子来排毒。
去年拜访一位江南的老中医,他教了个春季养生方:牛蒡子10克、薄荷5克、红枣3颗,开水闷泡代茶饮,说是能帮助肝气疏泄,特别适合清明前后饮用,我自己试了半个月,确实感觉心情没那么烦躁了。
小心这些使用误区
别看牛蒡子好处多,用错地方反而伤身,有次看见网上偏方说牛蒡子治痘痘,结果有个姑娘过量服用导致腹泻脱水,其实祛痘应该用外用的牛蒡叶捣汁,内服主要针对上焦热症。
还有人听说牛蒡子通便,就天天当减肥茶喝,结果两周瘦了5斤却脸色发黄,中医说这是过度泻火伤了脾胃,我现在都是搭配山药、茯苓一起煮粥,既能清热又不伤正气。
现代研究的新发现
别小看这颗黑丑的黑种子,现代研究发现它含菊糖、挥发油等活性成分,特别是对呼吸道炎症有独特效果,某医学院做过实验,牛蒡子提取物对咽喉常见病菌的抑制率达80%以上,难怪疫情期间很多预防方子里都有它的身影。
最近日本流行用牛蒡子做天然染料,它的黑色素能让布料呈现独特的深灰色,不过咱们还是更关注它的药用价值,毕竟在抗生素滥用的今天,这种天然抗炎品格外珍贵。
这样保存才能锁住药效
很多人买回来的牛蒡子放半年就失效,其实是保存方法不对,正确做法是:晒干后装进玻璃罐,扔几粒花椒防虫,盖紧盖子放阴凉处,每隔两个月开罐晒晒太阳,能保持两年药效不减。
记得去年在安徽亳州药材市场,看见老药农把牛蒡子挂在通风檐下阴干,他们说机器烘干的不如自然晾晒的药性强,果然抓一小把嚼着就有股特殊的清香,而药店买的有些已经发哈味了。
看着杯里褐色的牛蒡子茶,突然想起小时候在奶奶家见过的牛蒡植株,那时只觉得毛茸茸的叶子好玩,哪知道它结出的种子竟是治病良药,这大概就是中药的魅力吧,那些不起眼的草木瓜果,藏着代代相传的养生密码,你家药箱里是不是也该备点牛蒡子了?下次上火别急着吃消炎药,不妨抓把黑种子煮杯茶,说不定会有惊喜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