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店常备中药清单,家庭必备的10味经典药材

一归堂 2025-04-27 科普健康 1610 0
A⁺AA⁻

走在街角的中药房门口,总能闻到淡淡的药香,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,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贴着标签的抽屉,里面装着千百年来守护中国人健康的宝贝,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中药店最常备、家家户户都该认识的十味经典中药,学会用这些天然"药匣子",小病小痛再也不用慌。

枸杞子——明目养生的小红果 别小看这个在保温杯里泡开水的"老干部标配",正宗宁夏枸杞可是药食同源的典范,上次邻居王阿姨总说眼睛干涩,我让她每天抓一小把枸杞加菊花泡茶,半个月后她直夸"看手机再也不模糊了",这小红果不仅能清肝明目,对长期对着电脑的上班族更是护眼神器,挑选时记住"粒瘦色红",捏起来发硬的才是好货。

金银花——消炎去火的"灭火器" 夏天中暑喉咙痛?抓一把金银花煮水,那股子清香能瞬间抚平焦躁,去年办公室流感肆虐,我天天用金银花配薄荷泡茶,愣是没被传染,这黄白相间的姐妹花专治各种"上火",咽喉肿痛、牙龈出血时煮水含漱,比吃消炎药还管用,不过体质虚寒的朋友要少喝,别让肠胃着凉。

黄芪——补气固表的"黄铠甲" 老中医总说"常喝黄芪汤,防病保健康",这味金黄的药材就像给身体穿盔甲,特别适合容易感冒、出虚汗的朋友,记得同事产后体虚,每天用黄芪炖鸡,不出月子脸色就红润了,切片煮水当茶饮,加点红枣枸杞,就是现成的元气补充剂,但高血压患者要慎用,补过头反而上火。

茯苓——健脾祛湿的"白云片" 梅雨季节浑身黏腻?那是湿气重,药店里白白的茯苓块就是祛湿专家,我妈常年用茯苓粉掺在面粉里做馒头,说是能调理脾胃,其实最简单的法子是用茯苓煮粥,加薏米、红豆,煮出奶白色的汤,喝上一周,水肿消了,排便也规律了,不过阴虚口干的人要少吃,别拔干了身体的津液。

陈皮——理气化痰的"橘子衣" 别小看晒干的橘子皮,存放三年以上的才算陈皮,上次吃火锅吃坏了肚子,胀气难受,抓几片陈皮泡水,那股辛香之气瞬间冲开堵塞的肠胃,这味药材最擅长对付痰多咳嗽、胸闷腹胀,广东人煲汤必放,既能去腥解腻,又能调理气机,自己晒的话要选厚皮广橘,晒到脆硬才行。

山楂——消食化积的"红玛瑙" 大鱼大肉后胃里撑得慌?焦山楂来救场,把这黑褐色的小果子煮水,酸酸甜甜的特别开胃,我们小区张奶奶有个秘方:山楂配决明子,专治节日后遗症,不过胃酸过多的人要少吃,孕妇更要忌口,新鲜的山楂片还能当零食,比超市买的果丹皮健康多了。

甘草——调和诸药的"和事佬" 这味甜丝丝的药材堪称中药界的交际花,既能补脾益气,又能调和药性,小时候咳嗽,妈妈总在药罐里加根甘草,苦汤立马变得能接受,但别小看它的威力,过量服用会导致水肿,建议每天不超过5克,煮银耳汤时放两片,清肺止咳效果加倍。

麦冬——滋阴润燥的"绿精灵" 熬夜后嗓子冒烟?抓把麦冬泡茶,那股清冽甘甜能滋润整个呼吸道,这细长的绿色根须最懂"秋燥",干咳无痰时配上川贝,比止咳糖浆还管用,但便溏腹泻的人要远离,它偏寒的性质会加重症状,现在正是季节,用麦冬百合炖雪梨,全家润肺正当时。

菊花——清热明目的"小黄伞" 电脑族的桌面该摆盆菊花了——不是盆栽,是杭白菊,每天用三五朵泡茶,金黄色的花朵在杯中绽放,不仅养眼还能清肝火,上次朋友熬夜加班眼底出血,连喝三天菊花决明子茶,红血丝全褪了,不过体质虚寒的要搭配枸杞,免得寒气伤身。

当归——补血调经的"妇科圣药" 这味棕褐色的根茎堪称女性之友,痛经、贫血、手脚冰凉都找它,记得闺蜜产后血虚,老中医开了当归生姜羊肉汤,连吃半月气色重回少女时代,但当归气味浓烈,煲汤时要慢火久炖,湿热体质慎用,别让温补变成火上浇油。

这些中药界的"老熟人"看似普通,实则暗藏玄机,中药店的老掌柜常说:"药材不分贵贱,对症就是好方。"下次路过中药房,不妨停下脚步认认这些宝贝,家里备个小药箱,感冒咳嗽不用总跑医院,具体用量还是要咨询医师,毕竟中药讲究君臣佐使,用对了是宝,用错了可能变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