葶苈子,自然馈赠的药用珍宝,功效作用全解析

一归堂 2025-03-27 科普健康 1623 0
A⁺AA⁻

在中医药的广袤天地里,有一种看似平凡却蕴含着神奇力量的药材——葶苈子,它宛如一颗隐匿于自然中的璀璨明珠,虽不张扬,却在治疗诸多病症方面有着独特的功效与作用,为人类的健康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。

葶苈子,又名大适、丁历,其来源可追溯至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或播娘蒿的干燥成熟种子,每年夏季,当果实成熟之时,便是采集葶苈子的最佳时机,人们割取全草,打下种子,经过筛净杂质等一系列工序后,便可将其入药,开启它的药用之旅,从外观上看,葶苈子并不起眼,然而就是这小小的种子,却承载着大自然赋予的丰富药理活性成分,尤其是挥发油、黄酮类物质以及各种氨基酸和矿物质等,这些成分共同构成了它卓越功效的物质基础。

葶苈子的主要功效

(一)泻肺平喘

葶苈子归肺经,具有泻肺平喘之效,尤其擅长治疗肺壅喘急之证,在中医理论中,肺主气司呼吸,若肺气壅塞不畅,则会导致呼吸急促、喘息不止等症状,葶苈子性寒味辛,辛能散,苦能泄,大寒沉降,能够使肺气得以宣泄,恢复肺部的宣发肃降功能,从而缓解喘嗽、痰多等症状,无论是因外感风寒或风热犯肺所致的咳喘,还是因肺气郁闭引起的痰饮咳嗽,葶苈子都能发挥其独特的治疗作用,在治疗小儿肺炎喘嗽时,葶苈子常与其他清热化痰、宣肺止咳的药物配伍使用,可有效改善患儿的喘息症状,促进肺部炎症的吸收和消散。

(二)利水消肿

利水消肿是葶苈子的又一重要功效,它能够作用于肾脏、膀胱等脏腑,增强排尿功能,促进体内水分代谢,减轻水肿症状,对于因脾虚或湿气引起的水肿,如四肢浮肿、腹部胀满等,葶苈子可谓是一味良药,在中医临床实践中,常以葶苈子为主药,配伍茯苓、泽泻等利水渗湿之品,组成利水消肿的方剂,用于治疗各种水肿病症,其通过调节体内的水液平衡,使多余的水分得以排出体外,从而消除水肿,改善患者的身体状态,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了葶苈子的利尿作用,为其在治疗水肿相关疾病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。

(三)祛痰定喘

葶苈子不仅能够泻肺平喘,还具有祛痰的作用,痰是肺气郁闭、津液凝聚而成的产物,痰阻气道又会进一步加重喘嗽症状,葶苈子通过其辛散苦泄的特性,能够疏通气机,使痰液易于咳出,从而达到祛痰定喘的目的,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、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时,葶苈子常被用于辅助排痰,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,它可以促进呼吸道黏膜的分泌,稀释痰液,使其更容易被咳出体外,减少痰液对气道的刺激,从而缓解咳嗽、喘息等症状,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。

葶苈子的临床应用

(一)呼吸系统疾病

  1. 支气管哮喘: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,以反复发作的喘息、气急、胸闷或咳嗽等症状为主要表现,葶苈子在治疗支气管哮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,它可以通过泻肺平喘、祛痰定喘的功效,缓解哮喘发作时的喘息、咳嗽、咳痰等症状;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葶苈子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炎、抗过敏等作用,能够减轻气道炎症反应,降低气道高反应性,从而预防哮喘的发作,临床上,常将葶苈子与其他平喘药物如麻黄、杏仁等配伍使用,组成复方制剂,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论治,取得了较好的疗效。
  2.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(COPD):COPD 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,主要表现为咳嗽、咳痰、呼吸困难等症状,随着病情的发展,患者往往会出现肺气壅滞、痰浊内蕴等病理变化,葶苈子的应用可以改善 COPD 患者的肺通气功能,促进痰液排出,减轻肺部负担,在治疗 COPD 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时,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葶苈子,能够提高患者的氧合能力,改善呼吸肌疲劳状态,缩短住院时间,提高临床治愈率。

(二)泌尿系统疾病

  1. 水肿:水肿是指体内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,可见于多种疾病,如心源性水肿、肾源性水肿、肝源性水肿等,葶苈子以其利水消肿的功效,在水肿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,对于肾源性水肿,尤其是因肾小球肾炎导致的水肿,葶苈子可与黄芪、白术等补气健脾、利水消肿的药物配伍使用,既能增强利尿作用,又能扶正固本,防止水肿复发,在治疗过程中,需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轻重适当调整药物剂量和疗程,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。
  2. 小便不利:小便不利是指排尿困难或尿量减少的症状,常见于前列腺增生、尿路感染等疾病,葶苈子能够通利水道,促进尿液排出,从而改善小便不利的症状,对于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小便不利,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用葶苈子,配合活血化瘀、软坚散结的药物,如桃仁、丹参、穿山甲等,以缓解前列腺增生对尿道的压迫,恢复排尿通畅,对于尿路感染引起的小便不利,葶苈子还可与清热利湿通淋的药物如车前子、滑石等同用,起到抗菌消炎、利尿通淋的作用。

葶苈子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

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,对葶苈子的药理作用研究也日益深入,除了上述传统功效外,近年来的研究发现,葶苈子还具有许多新的药理活性。

(一)强心作用

葶苈子中的葶苈苷、葶苈子水提液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心作用,它们能够使心肌收缩力增强,心率减慢,对衰弱的心脏可以增加心输出量,降低静脉压,这一作用机制可能与葶苈子中的某些成分能够兴奋心脏 β 受体或抑制心肌细胞膜上的 Na⁺-K⁺-ATP 酶活性有关,在治疗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方面,葶苈子的强心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,在一些实验研究中,给心衰模型动物灌服葶苈子提取物后,发现其心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,心室重构得到有效抑制,为葶苈子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实验支持。

(二)降血脂作用

现代社会,高血脂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,研究发现,葶苈子具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,它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(TC)、甘油三酯(TG)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LDL-C)水平,同时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HDL-C)水平,其降血脂机制可能与调节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、抑制脂肪合成酶的活性以及促进脂肪酸氧化分解等有关,这一发现为开发新型降血脂药物提供了天然的资源和研究方向,在临床实践中,可将葶苈子作为辅助降血脂的药物与传统降脂药物联合使用,以提高治疗效果,减少药物不良反应。

(三)抗抑郁作用

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,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,令人惊喜的是,葶苈子在抗抑郁方面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活性,研究表明,葶苈子中的一些成分能够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系统,如增加脑内 5-羟色胺(5-HT)、多巴胺(DA)等神经递质的含量,发挥抗抑郁作用,葶苈子还可能通过减轻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、调节下丘脑 - 垂体 - 肾上腺(HPA)轴的功能等途径来改善抑郁样行为,虽然目前关于葶苈子抗抑郁作用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,但这些发现为开发新型抗抑郁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。

葶苈子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

(一)使用方法

葶苈子在临床上一般以煎汤内服为主,常用剂量为 5 - 10g,包煎是其常见的煎煮方式,即将葶苈子装入纱布袋中,与其他药物一同煎煮,这样可以防止葶苈子在煎煮过程中漂浮于水面,影响药效的发挥,葶苈子也可制成丸、散等剂型使用,外用适量,研末调敷,可用于疮痈肿毒等病症的治疗。

(二)注意事项

  1. 脾胃虚寒者慎用:由于葶苈子性寒,易伤脾胃阳气,故脾胃虚寒、脾胃虚弱者应谨慎使用,否则可能会导致脾胃功能进一步受损,出现腹痛、腹泻、食欲不振等症状,在使用葶苈子时,可适当配伍一些温中健脾的药物,如干姜、白术等,以减轻其对脾胃的不良影响。
  2. 孕妇禁用:葶苈子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峻烈之性,孕妇使用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,甚至导致流产、早产等严重后果。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