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疗皮肤的中药怎么煎?掌握这5个关键点不浪费药效

一归堂 2025-04-27 科普健康 1603 0
A⁺AA⁻

"中药喝了半个月,湿疹反而更严重了!"上周闺蜜抓着药罐子来我家吐槽,掀开盖子一看——药渣里混着焦黑的蝉蜕,汤药浓得能拉丝,这让我想起三年前自己乱煎中药治痘痘,把金银花熬成炭的糗事,今天咱们就来聊聊,那些皮肤科老中医不会明说的煎药秘诀。

煎药前的"热身运动" 收到中药房配好的草药别急着上火,先把每味药当"选美选手"仔细检查,像地肤子这种带壳的果实,要用剪刀剪开外壳;苦参如果发潮,得摊在报纸上晾半天,去年我妈煎祛湿茶时,就是没发现包装袋里的苍术发了霉,结果全家喝得拉肚子。

器皿选择有门道 记得张仲景《伤寒论》里特别强调"炊以苇薪",现在当然不用芦苇杆,但绝对不能用铁锅!上个月邻居王叔用高压锅煎凉血解毒方,结果黏稠的药汁把压力阀堵了,整锅药报废不说,还差点引发厨房事故,最好用砂锅或搪瓷盆,实在没有不锈钢盆也凑合,但千万别用微波炉加热!

水量火候藏玄机 治皮炎的清热凉血方和祛风寒的荆防败毒散,加水比例完全不同,我摸索出的土办法是:解表药按1:500比例泡水(比如30克药加1.5升水),滋补类则要1:300,煎煮时先用大火"叫醒"药材,等水面冒密集小气泡时转文火,有次我贪快全程用电磁炉猛火,结果薄荷挥发油全跑了,喝着像在嚼干草。

特殊药材要"插队" 皮肤科方子里常有些需要特殊照顾的药材,记得煎消风散时,师傅特意嘱咐:蝉蜕要单独用纱布包着煮,石膏得先煎半小时,最麻烦的是阿胶,必须等其他药煮好后,趁热把碎阿胶放进去搅拌,上次我图省事直接丢进去,结果锅底粘得洗不掉。

服药时辰有讲究 同样是治痤疮的药,上午喝和睡前喝效果差很多,我的惨痛教训是:喝完清热解毒的药就晒太阳,结果脸上红疹更痒了,现在学聪明了,含白芷、补骨脂这类光敏药材的,严格在晚饭后服用,如果是调理气血的当归饮,就会定闹钟早上七点温服。

说个真实案例:楼下陈奶奶用鲜马齿苋敷脸治过敏,结果满脸红肿进医院,后来才知道她把外用药内服了,所以特别提醒:煎药前一定要找医生确认用法,有些看似相似的药材功效天差地别,就像蒲公英和野菊花,前者侧重消炎,后者专攻止痒,搞混了可能耽误病情。

最后分享个小窍门:每次煎完药别倒掉第一遍的药渣,可以装进纱布袋当热敷包,去年冬天我用剩下的黄柏、大黄药包敷关节,意外发现湿疹留下的色素沉着淡了很多,不过这只是辅助疗法,真要治病还是得老老实实按疗程煎药,好汤药都是小火慢炖出来的,治病更是急不得的细活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