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闺女,你这脸色跟紫药面似的",小时候总听姥姥念叨这句话,那时候不懂,现在研究中药十多年才明白,这紫得发亮的药面里竟藏着千年养生智慧,今天咱就唠唠这传承三代的紫色药面到底咋回事。
药面颜色里的大学问 前年整理老宅子,翻出个樟木盒子,里头整整齐齐码着几十块紫莹莹的药饼,凑近闻着有股子甘草混着丁香的甜香,掰下一小块泡水喝,顿时浑身暖洋洋的,这才想起姥姥说过,这紫色药面是用十几味草药熬膏后捶打成的,颜色越深药效越醇厚。
古法炮制有玄机 真正讲究的紫色药面得用铜锅熬制,去年专门找老匠人打了口海棠锅,按祖传的方子称好当归、川芎、藏红花这些道地药材,头遍煎药得守着火候,文火慢熬三个时辰,看着浓稠的药汁在铜锅里咕嘟冒泡,再拿木铲不停搅动,这过程最磨性子。
辨色识药有门道 刚入行的徒弟总问我咋辨别药面好坏,其实老行家瞧一眼就知道,上等的紫色药面得像绸缎似的泛着光泽,对着光能看见细密的云纹,要是颜色发乌或者结块,准是火候不到或者药材掺了杂,上个月收了个学徒,教他看药面纹理,小子盯着看了半小时,说像奶奶织的壮族锦缎。
对症调理见效快 隔壁王婶常年手脚冰凉,每天冲服半勺紫药面,半个月就见效果,这药面最拿手的就是暖宫散寒,好多备孕的小夫妻都来找,不过体热上火的人可得悠着点,上周有个小伙子上火痘,非要试,结果半夜跑来找我要清热解毒的方子。
现代保存有诀窍 现在条件好了,可不能学老一辈直接扔陶罐里,我专门定制了玻璃密封罐,底下铺层炒过的糯米防虫,有次带徒弟去药材市场,看见摊主把紫药面随便晾在塑料布上,气得我当场训人:"这哪是卖药?简直是糟蹋老祖宗的手艺!"
搭配禁忌要记牢 常有人心急把紫药面和西药混着吃,这可千万使不得,上月门诊就遇见个姑娘,吃完降压药又冲药面,结果头晕得起不来,现在我都给客人备个小本子,把忌口的绿豆、海带这些都写清楚,还画了个不能吃的水果清单。
四季调养各有方 春天用新采的桑叶汁调药面,夏天配荷花露,秋冬就该搭姜枣茶,有回给退休的陈校长送药,老头儿非要把紫药面掺在葡萄酒里,说是西洋法子,结果泡出来颜色煞是好看,尝着竟有股葡萄酿的酸甜。
真假辨别需谨慎 市场上现在假药面不少,上次在旅游景点看见染色的淀粉团子当紫药面卖,正宗的药面遇水即化,假的泡半天还是硬疙瘩,我教客人个笨法子:真药面放舌尖会微微发麻,掺假的就只有甜味。
海外传播有趣事 前年接待过个美国中医粉,非说紫色药面像他们吃的蓝莓麦片,我笑着给他演示捶药手法,老外震惊得直竖大拇指,现在纽约唐人街还有人管这叫"东方能量巧克力",倒是挺形象。
传承创新两相宜 收了个90后的徒弟小艾,这小子把紫药面做成了便携糖丸,还设计了国风包装,有次见他在直播调药面,镜头前摆满捣药工具,网友留言说像看魔法秀,古老技艺要传承,也得跟上时代不是?
这紫色药面从姥姥那辈传到今儿,眼见着就要申遗了,前些天整理老方子,发现夹页里还有首打油诗:"紫气东来药生光,面凝百草韵自扬,莫道偏方少人问,气血调和寿且长",如今想来,这十六个字倒是把紫药面的精髓都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