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中药里那些虫子、鳞片、角角到底是啥?"今天咱就来扒一扒老祖宗留下的"动物药房",这些看似猎奇的动物药材,可是凝聚着几千年治病救人的真功夫呢!
【温补派代表:陆地"仙丹"】 要说最有名的动物药,鹿茸必须排前三,这可不是普通的鹿角,而是梅花鹿或马鹿刚长出还没骨化的嫩角,老中医常说"肾亏吃鹿茸,强身又健骨",特别是手脚冰凉、腰酸背痛的朋友,古方里常能见到它的身影,不过要记住,这玩意儿得严格炖煮,直接含服可是要上火的!
跟鹿茸配对出现的还有阿胶,虽然名字带"胶",原料却是驴皮,别小看这黑乎乎的块状物,它可是补血圣品。《红楼梦》里宝钗吃的"冷香丸"就用了阿胶,古代贵妃们更是拿它当美容秘方,现在超市里卖的固元膏,主要原料就是它。
【以毒攻毒组:虫蚁军团】 夏天在菜地里翻土的蚯蚓,摇身一变成了中药"地龙",这味药特别有意思,活蹦乱跳的蚯蚓抓来后,要用草木灰呛死(可不能水煮),晒干后就成了治疗中风、风湿的良药,老辈人常说"地龙走窜,通经活络",跌打损伤的膏药里十有八九会加它。
要是觉得蚯蚓不够猛,那就得请出"五毒"大将,蝎子、蜈蚣、壁虎、蟾酥、蛇,这几位可都是祛风镇痉的狠角色,小时候在中药铺看见玻璃罐里的全蝎,吓得直往后退,谁知道这红头黑身的小东西能治癫痫、小儿惊风,不过这些带毒的药材都得经过特殊炮制,千万别自己瞎折腾。
【飞禽走兽:各有绝活】 鸽子屎也能入药?没错!没羽箭张清同款的"白丁香",其实是家鸽的粪便,经过炒制后能消积明目,更神奇的是夜明砂,就是蝙蝠的排泄物,治疗眼疾有奇效,看来古人真是把"变废为宝"玩到了极致。
说到鸟类,不得不提鹅喉羚的"灵脂米",这可不是米饭,而是复齿鼯鼠的干燥粪便,别看长得丑,却是活血止痛的好手,妇科瘀血疼痛常用到它,不过现在野生鼯鼠是保护动物,正规药店用的都是养殖品。
【海里的宝藏:贝壳家族】 去海边捡的贝壳可别扔!牡蛎壳煅烧后就是"牡蛎",能平肝潜阳;石决明是鲍鱼的外壳,专治头晕目眩;瓦楞子来自蚶科动物的壳,软坚散结一把好手,这些海边"破烂"经过九蒸九晒,就成了调理身体的宝贝。
最贵气的要数珍珠母,不是珍珠哦,是三角帆蚌的贝壳,能安神定惊,以前总以为珍珠粉养颜,其实真正入药的是这种贝类,下次吃烧烤看到生蚝壳,可别再当垃圾啦!
【冷知识时间】 • 麝香不是麝老鼠的口水,而是雄麝脐下的香囊分泌物,比黄金还金贵 • 穿山甲鳞片现在严禁入药,老方子里的"甲珠"已经改用猪蹄甲替代 • 水蛭吸完血别急着扔,泡在蜂蜜里能变成活血化瘀的"蚂蟥干" • 鸡内金不是金子,是鸡胗里的黄色内膜,小孩积食的克星
看完是不是觉得中药柜里藏着个动物园?不过现在很多野生动物药材都有替代品了,比如用山羊角代替犀角,家养鹿茸替代野山参,老祖宗的智慧虽好,但咱们也得跟着时代进步,毕竟保护生态比吃补药更重要!下次抓中药要是看见奇怪的东西,可别大惊小怪,这可是传承千年的养生密码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