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忽冷忽热,朋友圈里又掀起"娃发烧"接力赛,看着孩子通红的小脸,哪个家长不心急如焚?前天半夜邻居家二宝烧到39度,当妈的抱着孩子在楼道里直转悠,其实咱们老祖宗留下的药箱里,真藏着不少退烧宝贝,今天就跟大家唠唠那些年试过有效的中药退烧经。
【被误解的退烧常识】 很多人以为发烧就得吃布洛芬,其实中医退烧讲究"透热",去年我家妞妞积食发烧,奶奶硬是煮了碗香菜萝卜汤,喝下去半小时就见效,现在想想,这不就是最朴素的解表散热法么?西医降温像关水龙头,中医更像是慢慢疏导河道。
【藏在厨房的退烧三宝】
-
薄荷糖水(风热型) 上次办公室小刘突然嗓子冒烟还发低烧,我随手扯了窗台上的薄荷叶,开水一冲,放温后连喝两杯,下午她就能正常开会了,这种青幽幽的叶子特别适合喉咙痛、舌苔发黄的情况,比含片管用多了。
-
葱白豆豉汤(风寒型) 记得有年春节走亲戚,表姐家双胞胎着凉发烧,农村婶子抓把淡豆豉,加上带须的葱白,砂锅煮得白雾腾腾,孩子们喝完捂汗睡一觉,第二天活蹦乱跳拜年去了,这搭配专门对付怕冷发抖、清鼻涕直流的寒症。
-
冬瓜薏米饮(积食型) 楼下王医生总说"小儿无积不成病",上个月他接诊个反复发烧的宝宝,肚子鼓得像小西瓜,开了三副冬瓜连皮带籽煮薏米的水,特别嘱咐要喝温热的,三天后孩子拉完臭臭的粑粑,体温自然就降了。
【药店能买到的中成药】
-
柴桂退热颗粒 这个黄色包装的药堪称我家常备,有次全家旅游,老公半夜突然高烧,酒店附近药店买的就是这个,特点是既能退烧又不伤肠胃,特别适合不想吃抗生素的人群。
-
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儿科诊室经常能闻到这味药香,它对付流感引起的持续高烧特别有效,我们小区宝妈群都叫它"儿童版蒲地蓝",不过要注意看说明书,不同年龄剂量差挺大。
-
紫雪丹(高热惊厥备用) 老中医爷爷留下的锦囊妙计,深褐色的小丸子看着吓人,去年堂弟家孩子烧到40度抽搐,喂了半颗很快止住惊厥,但这属于急救药,日常退烧千万别乱用。
【这些坑千万别踩】 × 酒精擦身:去年隔壁张姐给娃擦酒精,结果皮肤吸收太多醉醺醺睡了一整天 × 捂汗退烧:同事强行给孩子穿羽绒服捂汗,体温飙升到41度送急诊 × 混吃西药:中西结合不是简单的1+1,退烧药和感冒药叠加小心肝损伤
【亲测有效的外治法】
-
清天河水(推拿手法) 中医院学的绝招,从孩子手腕横纹推到肘窝,蘸点温水反复200次,去年暑假外甥发烧,边看电视边给他推,推完胳膊红通通的,半小时后开始冒汗退烧。
-
中药足浴方 金银花10克+艾叶5克+生姜3片,煮水放温泡脚,社区李医生教的法子,适合不愿吃药的大人小孩,泡到脚底发红最好,注意别吹风。
-
退热贴改良版 把家里种的芦荟掰段,冰镇后切片贴额头,比药店买的化学凝胶安全,还能顺便补补水,不过芦荟过敏的要慎用。
最后划重点:中药退烧讲究辨证,就像开门锁要找对钥匙,如果是持续高烧超过39度,或者伴有抽搐、呼吸困难,千万别硬扛,去年诊所遇到的小患者,妈妈坚持喂羚羊角粉耽误治疗,结果发展成肺炎,咱们的老祖宗智慧虽好,也要结合现代医学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