里急后重不用慌!中药调理这5招超管用

一归堂 2025-04-27 科普健康 1608 0
A⁺AA⁻

"明明肚子疼得要命,跑到厕所却只挤得出几滴,刚起身又觉得坠胀难受..."这种让人坐立不安的"里急后重"感,恐怕多数人都体验过,作为中医粉的我,这些年试过不少古法妙招,今天就把压箱底的调理心得分享给大家!

先搞懂这个磨人的小妖精 很多小伙伴以为拉肚子就是吃坏东西,其实中医眼里的"里急后重"大有讲究,简单来说就是肛门坠胀想拉却拉不出,或是排便后仍觉直肠憋闷,这往往是湿热之邪卡在肠道门口,就像下水道被油垢堵住了,光靠蛮力冲可不行。

老祖宗留下的5个急救锦囊

  1. 马齿苋煮水:菜市场3块钱买一把,加红糖煮出酸梅汤色,去年我急性肠炎发作,喝下半小时就见效,比蹲马桶一小时强多了
  2. 车前草茶:清明前后挖些晒干的车前草,开水冲泡当茶饮,注意要选叶片完整的,发霉的千万别用
  3. 艾叶坐浴:新鲜艾草煮出绿汤,晾到40度左右泡屁股,记得控制水温,别像我妈烫得直跳脚
  4. 山楂麦芽饮:炒焦的山楂配生麦芽,煮出琥珀色茶汤,特别适合暴饮暴食后的腹胀便意
  5. 茯苓山药粥:湿气重的朋友看过来,每天抓一把和大米同煮,连续喝一周会发现身体轻松许多

这些作死行为趁早改 • 冰镇西瓜配隔夜小龙虾:寒热交替最伤脾胃 • 憋便强迫症:明明有便意非要等"吉时" • 手机陪厕:上厕所超过5分钟就是在养痔因子 • 滥用泻药:图一时痛快会破坏肠道节律

救命药方要这样用 遇到反复发作的情况,建议备着两个经典方: • 参苓白术散:适合脾虚湿重型,舌苔白腻那种 • 葛根芩连汤:针对肛门灼热、小便发黄的湿热体质 记住中成药要辩证使用,拿不准就拍舌苔照片找靠谱中医问问

日常养护做好这三件事

  1. 晨起揉腹:顺时针画圈100次,像给肠道做体操
  2. 提肛运动:站着坐着都能练,每次收紧3秒
  3. 花椒敷肚脐:打粉加醋调成糊,睡前贴两小时

特别提醒:如果伴随便血、体重骤降等情况,一定要及时做肠镜检查,去年我表叔就是当成痔疮拖了半年,结果发现早癌...

调理期间要忌口三天: ✓ 戒乳制品(酸奶除外) ✓ 停生冷水果 ✓ 少吃糯米类 可以多吃:蒸苹果、烤馒头片、清水煮面

现在每次朋友半夜求救,我都会让TA先煮碗马齿苋红糖水,与其在厕所唉声叹气,不如试试这些祖传妙招,毕竟咱们的老祖宗对付这类毛病,可比西药片管用多了!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