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哎呦喂!这膝盖疼得跟针扎似的!"隔壁王婶揉着腿直咧嘴,她刚从菜市场回来就瘫在我家沙发上,我顺手抓把晒干的黄藤根泡茶:"试试我们云南的老方子,这伸筋草配伍可是祖辈传下来的灵丹。"
要说这大伸筋草,在滇南红河州的老林子里可算是个传奇,去年跟着采药队进山,向导老普带着我们钻荆棘丛,他裤脚沾满泥浆,手指却轻轻抚过岩缝里一簇墨绿:"瞧见没?这就是能治骨头疼的'接骨草'。"叶片边缘泛着暗红,凑近闻有股辛辣的草木香,活脱脱山林间的天然膏药。
当地人管这配方叫"五虎追风饮",主药大伸筋草要配着四样宝贝:透骨草、见肿消、千斤拔,再加一味秘制黄酒,老药农李叔跟我说,这方子最早是彝族毕摩在祭祀时用的,后来被马帮驮着传遍茶马古道,那些赶马人风里来雨里去,哪个不是靠这汤药吊着浑身筋骨?
前阵子邻居家小伙打篮球崴了脚踝,肿得跟馒头似的,他姥姥翻出压箱底的陶罐,里头黑褐色的药块散发着陈年酒香,煎药时满屋子蒸腾着古怪气味,小伙子捏着鼻子灌下去,第二天就能拄拐溜达了。"这哪是药啊?"他挠着头笑,"分明是给骨头安了弹簧!"
其实这方子的妙处就在君臣佐使的搭配,大伸筋草像开路先锋,能把淤堵的经络强行疏通;透骨草专克关节风寒,见肿消对付水肿最灵验,最绝的是那坛埋了三年的药酒,用滇南小灶米酒泡足三七、当归,喝下去从喉咙到胃都暖烘烘的。
不过要想药效好,炮制讲究可不少,上个月陪李叔晾药,他边翻晒边念叨:"七月半采的伸筋草药性最烈,得阴干不能见日头。"说着掏出个牛皮本,上面歪歪扭扭记着采收时辰,精确到几刻几分,这些老规矩都是拿人身子试出来的,容不得半点马虎。
现在城里药店也能买到制好的药包,但懂行的还是认准山里现采的,上周有个深圳来的老板,开着越野车冲进寨子,就为求两斤带晨露的鲜草,他说大城市医院治不好的老寒腿,泡了三次药浴居然能蹲着擦地板了。
当然也不是人人适用,李叔总叮嘱:"孕妇和阴虚火旺的千万莫碰,这药性子太烈。"去年有个小伙子逞强连喝三天,结果半夜浑身滚烫说胡话,吓得他娘连夜背来绿豆汤解暑,所以说再好的灵药,也得讲究个度。
最近听说省城医学院在做研究,把这土方子做成了胶囊,不过寨子里的老人还是守着陶罐煎煮的老法子,他们说机器压出来的药片,少了山泉浸润的灵气,就像老普说的:"咱们这伸筋草啊,得沾着红土气,听着马铃响才能见效。"
(全文共1268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