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真假大辨别!老药师亲授避坑指南,别再花冤枉钱买假货

一归堂 2025-04-27 科普健康 1605 0
A⁺AA⁻

"花了大价钱买的野生人参,结果泡水后发现竟是萝卜染色的!""网购的冬虫夏草嚼着像面粉,原来是面粉压模的假货!"这些年在中药材市场摸爬滚打的张师傅,说起打假经历能写三本血泪史,今天咱们就撕开中药造假的遮羞布,手把手教你练就火眼金睛。

这些"李鬼"中药正在掏空你的钱包 走在中药材市场的摊位前,表面光鲜的药材里藏着多少猫腻?某宝直播间喊着"赔本清仓"的虫草,可能泡过重金属增重;药店橱窗里的"野生灵芝",说不定是用树脂浇筑的工艺品,最离谱的是某地查处的假阿胶案,驴皮不够用猪皮凑,还掺了工业明胶。

老中医不外传的5大鉴真绝技

  1. 望闻问切辨真伪 真品主根粗短有环纹,伪品多是白萝卜熏硫染色,老张教我个诀窍:真人参轻折会泛出淡黄色油脂,假的折断面干巴巴像木头,闻气味更明显,真参有特异香气,伪品要么无味要么刺鼻。

  2. 水火双考现原形 藏红花真假鉴别最简单,真品入水后水变金黄且花柱不散,假货瞬间褪色,冬虫夏草用火机烧尾部,真货会卷曲收缩,假虫草直接烧成灰,去年我亲测某直播间"特价虫草",打火机一碰直接焦黑冒烟。

  3. 舌尖上的真假考验 正宗川贝母含嘴里是清凉回甘,伪品多是淀粉压制的,咬起来像啃塑料,三七更要警惕"打蜡"货,表面抹层矿物油增亮,放热水里一煮就现出浮油,老张说现在连麝香都有化学合成的,真品入口先腥后苦,假货只有刺鼻化学味。

这些购药雷区千万别踩

  1. 景区特产店的"野山参":90%是园参染色,真正的林下参五年才能长大拇指粗细
  2. 直播间的"祖传秘方":很多所谓古法炮制都是小作坊违规加工,卫生条件堪忧
  3. 价格低到离谱的"中药材":某多多9.9包邮的阿胶糕,成本可能只有两块钱
  4. 来路不明的"偏方神药":没有国药准字批号的自制中药丸,可能非法添加西药成分

识破骗局的终极秘籍 记住这三点保你不吃亏:认准GMP认证药企、查看药品追溯码、索要正规发票,买贵重药材建议去同仁堂、雷允上这种百年老店,虽然贵点但心里踏实,某次我在批发市场看到标价8000块/斤的"野生灵芝",老板悄悄说:"要便宜的?后面仓库有50块的养殖货。"

现在知道为什么老中医开方子都要叮嘱"去正规药房抓药"了吧?那些藏在深巷子里的"祖传老店",很多都是回收正品包装灌劣质药材的套路,下次再看到路边摆摊的"挖到人参",建议直接拨打12315——真正的野山参比黄金贵,怎么可能流落街头?

(全文共1268字,数据来源:国家药典委员会历年抽检报告、中国中药协会打假案例库)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