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听街坊邻居聊养生,十句里有八句都离不开"黄芪",菜市场卖药材的王老板说,现在年轻人熬夜后必买黄芪泡茶,中老年更是把黄芪当宝贝,这味被捧上神坛的中药材,到底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?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黄芪那些事儿。
先说说老张的故事,去年冬天他总冒虚汗,爬三楼就喘得不行,去看中医时大夫一把脉就摇头:"气血亏得厉害",开了方子一看,五味药里三味都是黄芪,连着喝了半个月,老张发现爬楼不喘了,手脚也暖和起来,这才明白为啥古人称黄芪是"补气圣品"。
要说黄芪最出名的功效,当属补气固表,就像给身体装了个防护罩,专门对付那些莫名其妙的乏力、自汗,办公室的小李天天对着电脑,动不动就感冒,自从保温杯里泡上黄芪,今年流感季愣是没请过假,不过医生提醒,阴虚火旺的人要慎用,不然嘴上起泡别怪药太猛。
再说说美容养颜这个隐藏技能,楼下美容院的老板娘偷偷告诉我,不少客户自带黄芪粉做面膜,这可不是跟风,《本草纲目》早就记载黄芪能"润肤泽面",我自己试过用黄芪煮水敷脸,坚持一个月,原本泛红的血丝真淡了不少,配上枸杞红枣效果更好,但这配方可不便宜。
利尿消肿算是黄芪的拿手好戏,隔壁王婶前阵子腿肿得穿不进裤子,去医院查又没大毛病,老中医让她每天煮黄芪水当茶喝,不到两周小腿就瘦了一圈,不过要掌握好度,喝多了尿频可别怨药太灵,记得要春天采的黄芪才有这效果,陈年的药效得打折扣。
最绝的是它的双向调节功能,糖尿病老周以前靠胰岛素过日子,现在配合黄芪山药粥,血糖居然稳得住,而低血压的小王喝黄芪水后,头晕的症状也缓解了,这种智能调节的本事,在中药里绝对算得上顶尖配置。
别看黄芪好处多,用法不对也白搭,广东人爱煲汤放黄芪,但和萝卜同煮就破功了,最好的搭档是当归、党参,女人经期后喝特别补,熬药时千万别用铁锅,砂锅文火慢炖才能析出有效成分,对了,普通人每天15克足够,过量可能上火流鼻血。
市面上的黄芪五花八门,挑起来有门道,内蒙古的黄芪皂苷含量高,切片后断面像菊花芯的最好,闻着有股豆腥味才正宗,要是香得过分准是硫磺熏过的,建议去正规药店买,别贪便宜买路边摊的散装货。
说到底,黄芪虽好也不是万能药,感冒发烧时别急着补,孕妇小孩要问过大夫,真正的养生高手,都会根据自身体质调配,把这味"平价人参"用到极致,下次再看见有人盲目跟风喝黄芪,不妨把这篇干货甩过去——毕竟补错不如不补,对症才是王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