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北山林藏红薯?这种中药根茎炖鸡香到舔手指!

一归堂 2025-04-27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前年清明回东北老家扫墓,我在林场宿舍的灶台边发现了个奇怪的东西——半截焦黑的根茎泡在水盆里,表皮皱巴巴的活脱脱烤过头的红薯。"大姑这是啥黑暗料理?"我捏着鼻子问,没想到六十岁的老中医姑姑抄起菜刀:"傻小子,这可是咱长白山的金疙瘩!"

这黑不溜秋的东西叫"黑参",在吉林通化一带的林场人家,可是比腊肉还金贵的宝贝,刚挖出来的鲜参白生生像山药,但当地老把式偏偏要玩点不一样的——把人参铺在木板上文火慢烤,直到表面焦黑起皱才停手,您可别嫌丑,这经过九蒸九晒的黑参,药效比白参翻了倍不止!

要说这黑参的长相,还真跟红薯有缘,您看那烤过的参体,外皮褶皱像红薯皮,掰开后糯叽叽的断面闪着油光,放在嘴里一嚼,先是焦糖般的微苦,接着涌出蜂蜜似的回甘,去年我带城里朋友来挖参,这小子啃着黑参直嚷嚷:"这不就是个会治病的烤地瓜吗?"

其实在长白山脚下的老参帮子里,黑参配土鸡才是王道,姑姑教我做参鸡汤的诀窍:三年以上的老母鸡整只焯水,肚子里塞满糯米、红枣、板栗,最关键是要放两段拇指粗的黑参,柴火灶炖上三个钟头,揭盖时参香混着鸡油香能飘半条街,有次邻居家小孩咳了半个月,喝了碗这汤,第二天就活蹦乱跳满院子追芦花鸡。

别看黑参现在成了网红药材,早年可是林场人的救命仙丹,姑姑说起1958年饥荒,她爹就是靠嚼黑参片扛过饿痨,有年大雪封山,伐木工队里三十号人全染风寒,老把头硬是翻出窖藏的半筐黑参,切片煮水给大伙喝,您猜怎么着?两天工夫咳嗽声全没了,倒是伙房多出堆人参渣拌的咸菜。

不过要得正宗黑参,讲究可多了,每年霜降后进山,得找向阳坡上的老参棵子,挖参时要留芦头,去须根,晾晒时底下垫松针,早晚翻面还得拿木杴轻拍,最绝的是"九蒸九晒",每次蒸都要用桦树皮封灶膛,晒得时候得翻着花样摆造型——早上朝阳45度斜摊,晌午翻面竖着晾,傍晚还要拿艾草熏一遍。

现在年轻人嫌麻烦,都买流水线烘制的"速成参",可老参农摸过黑参的手,能闻出机器烘干的参少了股松脂香,就像腊肉非得用果木烟熏,黑参的魂儿就在柴火气里,有回我在药店买黑参,掌柜的递来真空包装的乌黑参片,我凑近闻了闻:"这哪行啊,得用粽叶包着桑木炭煨才正宗!"

要说这黑参的神奇,还在于它的"百搭体质",炖排骨能吸走油腻,煲鸭汤可中和寒性,就连泡药酒都要抢着跟枸杞争C位,去年给丈母娘泡了坛"黑参灵芝酒",没想到春节开坛时,平时滴酒不沾的老丈人偷偷灌了三盅,说是喝完浑身暖洋洋不带上火。

不过吃黑参也有门道,姑姑教我认"三不收"原则:表皮发黏的不收(受潮霉变),断面太硬的不收(烘焙过度),味道酸涩的不收(硫磺熏制),有次在旅游区买的"野生黑参",泡水后浮着层油花,仔细一尝竟是用糖精泡过的萝卜!

如今通化县开了黑参博物馆,游客能看老师傅现场表演"火中取参",烧红的铁锅撒上粗盐,鲜参往锅里一滚立刻冒白烟,待表皮焦黑迅速夹出,这种古法炮制的黑参片,泡水后汤色金黄透亮,喝着有淡淡的麦芽香,听说韩国客商最爱这种带着烟火气的参茶,说是能解烤肉的腻味。

最近我发现个新吃法——黑参小米糕,把参须磨成粉掺在黄米面里,上锅蒸出琥珀色的糕点,有天看见楼下王奶奶喂小孙子吃这个,小家伙以为是巧克力蛋糕,结果吃完半块开始吧嗒嘴:"奶奶,这糕糕怎么凉凉的还甜丝丝?"

从长白山到延边州,黑参正悄悄改变着东北人的养生习惯,以前老辈人攒着黑参治大病,现在年轻人拿它当日常茶饮,就像红薯从救荒粮变成网红甜品,这藏在深山里的"参红薯",也正用它独特的药香温暖着北国寒冬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