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几天逛超市看到货架上摆着乌梅糖,突然想起中医里那些带"乌"字的药材,老祖宗取名真有意思,乌梅、乌药、何首乌......光听名字就自带神秘滤镜,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些"乌"字号中药的神奇之处,保准让你大开眼界!
【乌梅:厨房里的中药顶流】 要说最亲民的乌字中药,非乌梅莫属,这小黑炭似的果子可不止是酸梅汤的灵魂,人家正经写着《神农本草经》,您知道吗?乌梅在古代可是治蛔虫的特效药,小孩肚里长虫子,几颗乌梅熬水就能搞定,现在药店里卖的乌梅丸,专治冷热交替的拉肚子。
我邻居王婶就有个绝活:每到立夏就泡乌梅酒,她跟我说:"姑娘,女人手脚冰凉就要这么补!"后来查资料才发现,乌梅确实能滋阴补血,最近学了个新配方——乌梅3颗+玫瑰花5朵,煮出来的茶饮既能调月经又能养颜,比奶茶店的爆款健康多了。
【乌药:藏在山里的暖宝宝】 第一次听说乌药是在中医馆,大夫给痛经的妹子开方子总少不了它,这长得像树根的东西可不简单,辛温香窜的药性就像身体里的小火炉,去年冬天我妈腰疼,老中医让用乌药打粉调醋敷,三天就不喊疼了。
最绝的是乌药泡脚方!15克乌药加艾叶煮水,泡到浑身发热,比暖宝宝管用十倍,不过要提醒各位,这种行气药孕妇可得绕道走,当年我闺蜜不知道这个禁忌,差点闹出笑话。
【何首乌:头发救星的AB面】 说到乌发,谁还不知道何首乌?但鲜为人知的是,这货还有生熟之分,药房里九蒸九晒的制首乌才是补肝肾的高手,生的反而带点小毒,我们村有个偏方:制首乌炖猪脊骨,连吃一个月,白头发真的能转黑。
不过现在城里人流行吃何首乌粉,某宝月销过万那种,提醒大家一句,这玩意儿得对症才有效,湿热体质吃了反而冒痘,前阵子还有个新闻,小伙自学养生吃生首乌肝损伤,可千万警惕!
【冷门宝藏:动物界的乌药天团】 除了植物药,带"乌"的动物药更是神奇,乌梢蛇泡酒治风湿,这在南方山区可不是秘密,更绝的是乌贼骨,药店叫海螵蛸,胃酸过多嚼两片立马见效,记得小时候胃疼,奶奶就是拿这个白色小板子给我含着。
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五灵脂!这居然是鼯鼠的粪便,活血化瘀堪称一绝,不过这味药味道实在冲,我每次路过中药房闻到都要屏住呼吸。
【生死边缘的乌头兄弟】 川乌、草乌这对双胞胎可要命了!前几年总有人拿它们泡药酒,结果中毒进ICU的新闻频出,这俩兄弟含乌头碱,0.2克就能要人命,别看炮制后能祛风除湿,但必须严格煎煮两小时以上才能去毒。
特别要提醒喜欢捣鼓偏方的朋友,网上那些"祖传乌头泡酒方"千万别试!去年我们小区张叔信了抖音偏方,喝完当晚就送急诊了,有毒中药必须听医生指挥,作死尝试等于玩命!
写到这里发现个规律,带"乌"的中药大多跟黑色对应,中医说"黑入肾",难怪这些药都跟补肾、养血沾边,不过中药讲究辨证施治,同样是白发,有人适合何首乌,有人却越吃火越大,建议各位想试试这些"乌"字号宝贝的,一定先找中医师把脉,毕竟老祖宗的智慧虽好,用错了地方也白搭。
对了,你们家乡有没有带"乌"字的土方子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,说不定下一个养生秘籍就出自你口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