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听朋友说早上起床喉咙里像堵了块黏痰,舌头一伸全是齿痕,肚子也胀得像个气球,其实这些都是湿气重、痰多的表现!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能赶走体内"潮湿感"的中药,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祛湿妙方,关键还特别接地气~
【茯苓:厨房里的祛湿明星】 上次去菜市场看见茯苓被摆在调料区,老板娘说现在人都喜欢拿它煮粥,这白白的小方块可不简单,《本草纲目》里说它"渗湿而不燥",就像给身体装了个抽湿机,水肿型肥胖、头发一天就油的朋友最适合,每天切几片和红豆一起煲汤,喝上两周连裤腰都松快了,不过阴虚口干的朋友记得搭配麦冬,免得太利水伤阴。
【薏米:广东人煲汤必备】 说到祛湿怎能少了薏米?但好多人不知道生薏米偏寒,炒过之后才温和,我自己试过把炒薏米磨粉当早餐,配上牛奶特别香,要是长痘湿疹反复发作,抓一把和赤小豆煮水,比喝凉茶管用多了,不过孕妇要绕道走,这小家伙活血的本事可不小。
【陈皮:橘子皮变身养生神器】 别小看晒干的橘子皮,存够三年就是地道陈皮,我们办公室常备着,泡水喝能缓解痰多咳嗽,炖肉时放两片还能去腥,记得有次感冒痰黄,老妈往川贝雪梨羹里加了点陈皮,第二天喉咙清爽得像换了个肺,不过新鲜的橘皮可不行,自己晾晒容易发霉,要买正经炮制过的。
【半夏:痰多星人的救星】 这个带毒性的家伙可不敢乱用,但配成中成药就厉害了,像二陈丸里就有半夏,专治晨起吐痰、头晕沉沉,我奶奶以前梅雨天关节痛,老中医开了含半夏的方子,煎药时那股辛辣味至今还记得,现在药店也有制半夏卖,想自己调理的话一定要先问大夫。
【白术:健脾祛湿的幕后英雄】 脸上出油多、大便粘马桶的朋友要注意了,这可能是脾虚运化不了水湿,白术就像脾胃的小管家,能把多余的湿气转成尿排出去,经典搭配是白术+茯苓,炖鸡汤时加进去,喝三个月能让舌苔薄三分之二,但别过量,否则容易口干上火。
【苍术:脚气患者的福音】 闻过艾条味道吗?苍术就是那个有点呛鼻的香味,最绝的是它能对付顽固湿气,特别是下焦湿热引起的妇科问题,有次邻居阿姨白带异常,老中医让她用苍术煮水熏洗,配合喝四神汤,半个月就见效了,不过这货太燥,阴虚火旺的要离远点。
【冬瓜子:被丢掉的祛痰高手】 每次吃冬瓜都把籽挖出来?那你亏大了!炒过的冬瓜子可是天然化痰药,尤其适合黄痰多、胸闷的情况,我试过把冬瓜子捣碎泡茶,加点罗汉果,抽烟多年的老舅喝了直说嗓子舒服,不过体寒的人少喝,毕竟性凉。
【荷叶:减肥人士的隐藏福利】 夏天泡荷叶茶降暑,其实它还是个祛湿高手,水肿型小腿粗的姑娘们,拿荷叶灰拌炒白术粉,早晚吃勺,不出一月裤子就能松扣子,但千万别买那种翠绿的,要选发黄的老荷叶,药效才正宗。
【绞股蓝:湘西深山的祛痰草】 这名字听着野吧?武陵山区的老乡叫它"神仙草",前年去张家界玩,导游说当地人咳痰带血就喝绞股蓝茶,回来查资料发现它确实能润肺化痰,特别适合雾霾天咽喉不适,不过味道微苦,兑蜂蜜才好入口。
【竹茹:心烦失眠的克星】 压力大导致的痰热扰心,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?试试竹茹煮水,新鲜竹子剥下的内膜,中药房都有卖,配上栀子、甘草,连喝三天,那种胸口堵着石头的感觉就会消失,但寒性体质要慎用,可以加点生姜平衡。
最后说句实在话,这些中药虽好但别瞎折腾,痰湿体质要确认准确,舌苔厚腻、大便黏马桶、头脸爱出油才是典型症状,如果自己拿不准,还是找中医把脉更稳妥,平时少吃生冷甜腻,多晒太阳勤运动,这才是祛湿的根本之道,记住了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