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中药鱼螵行情暴涨!业内人士揭秘背后三大推手

一归堂 2025-04-26 科普健康 1603 0
A⁺AA⁻

"老李,你这鱼鳔存货还留着吗?现在市场上炒到快3000块一斤了!"在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,老张对着手机里的报价单直拍大腿,他口中的"鱼鳔",正是中医典籍里记载的滋补上品——鱼螵,这个曾经藏在深山码头、只有老药商才熟悉的冷门药材,如今却成了中药材市场的"黑马"。

从边角料到香饽饽:鱼螵的逆袭之路

十年前,鱼螵还只是渔民处理鱼货时的"赠品",浙江沿海的老渔民回忆,过去收鱼鳔的都是些小商贩,三斤五斤地收,价格比鱼头鱼骨还便宜,谁能想到,这个晒干后皱巴巴的"鱼泡泡",如今在亳州药市能摆出天价?

行内人老周掰着手指头算账:"前年统货不过800元,去年涨到1500,今年开春直接破2000。"他指着仓库里密封的货箱苦笑,"上个月刚拒了笔2600的订单,结果没过三天就后悔了。"这种坐过山车般的行情,让不少药商直呼"玩不起"。

三大推手搅动风云

大健康风口下的"滋补焦虑"
"现在年轻人熬夜秃头,中年人保温杯泡枸杞,老年人更是把养生当饭吃。"杭州某中医馆的王医师分析,鱼螵作为《本草纲目》记载的补肾良品,正好撞上全民养生的风口,电商平台数据显示,含鱼螵的膏方销量三年暴涨470%,连带着原料价格水涨船高。

资本暗流涌动
上海某私募经理透露,他们团队正在调研中药材赛道:"鱼螵盘子小、易储存、有文化底蕴,比囤大蒜生姜更有故事可讲。"资本的介入让市场变得扑朔迷离,某次拍卖会上,50公斤陈年鱼螵竟拍出18万天价,活脱脱上演现实版"药侠传奇"。

靠天吃饭的硬伤
"今年钱塘江水位异常,渔船出海天数少了四成。"舟山渔老大老林唉声叹气,作为主产区的东海海域,连续三年遭遇"双重夹击"——禁渔期延长叠加厄尔尼诺现象,鲜货收购价直接翻两倍,更雪上加霜的是,人工养殖技术迟迟未能突破,野生资源愈发稀缺。

市场乱象与生存法则

在暴利诱惑下,行业潜规则浮出水面,安徽药商小陈爆料:"现在市面上八成所谓'野生鱼螵',其实是越南冻货染色的。"他拿起盏酒精灯演示:"真货遇火即卷,假货烧完像塑料。"这种以次充好的现象,让新手药商叫苦不迭。

老江湖们却嗅到危险信号。"价格脱离价值规律,迟早要出事。"亳州药市资深分析师李师傅提醒,当年玛咖崩盘的前车之鉴犹在眼前,他建议从业者"见好就收",转而关注石决明、海浮石等替代品。

后市猜想:狂热之后怎么走

面对节节攀高的行情,买卖双方陷入微妙博弈,广州清平市场的大户老黄坦言:"现在手里压着两百斤货,每天接到二十个求购电话,但谁也不敢轻易出手。"这种"恐高症"蔓延整个产业链,连中成药企业都开始调整配方比例。

值得关注的是,人工养殖终于传来曙光,宁波海洋研究所宣布突破鱼鳔增厚技术,虽然距离量产尚需时日,但至少让市场看到希望,正如老药农常说的:"药材这行,三年不开张,开张吃三年。"鱼螵的疯狂或许终将回归理性,但在这场资本与资源的角力中,注定会留下一批财富传说。

【实用贴士】
① 辨别真伪:真品鱼螵半透明状,断面呈蜂窝纹,火烧有头发烧焦味
② 储存技巧:需用石灰缸防潮,每年梅雨季要翻晒三次
③ 入行警示:新手慎碰高价品种,可先从小鱼螵试水
④ 替代方案:预算有限可选同功效的黄鱼胶(价格仅为1/5)

站在2023年的风口浪尖,鱼螵的故事仍在继续,是成为下一个冬虫夏草般的投资神话,还是重蹈覆辙沦为资本游戏的牺牲品?或许正如《神农本草经》所言:"物无美恶,过则为灾。"在这个疯狂的市场中,保持清醒比追逐风口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