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华大地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,中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卓越的临床疗效,宛如一颗璀璨明珠,历经千年岁月沉淀,至今熠熠生辉,从古老的《黄帝内经》《本草纲目》等经典医籍中,我们能探寻到无数中药的奥秘,它们不仅是治病救人的良方,更是日常养生保健、维系生命活力的智慧源泉。
补气类中药
- 人参
- 来源与炮制: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,多生长于东北长白山等地,经采挖、洗净、晒干或烘干等工艺处理,根据炮制方法不同,有生晒参、红参、糖参等多种规格。
- 功效:大补元气,复脉固脱,补脾益肺,生津养血,安神益智,是治疗久病虚羸、食少体倦、惊悸失眠、心源性休克等危重症的要药,独参汤(一味人参煎汁)可救治大失血、大吐泻所致元气虚脱,症见面色苍白、汗出肢冷、呼吸微弱等;人参配伍黄芪、白术等,用于脾肺气虚之食少便溏、咳嗽气短。
- 黄芪
- 来源与炮制: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,主产于山西、内蒙古等地,分为生黄芪与炙黄芪,生用擅于益卫固表、托毒排脓,蜜炙后补中益气之力更强。
- 功效:补气升阳,固表止汗,利水消肿,生津养血,行滞通痹,托毒排脓,敛疮生肌,常用于治疗气虚乏力、中气下陷、表虚自汗、气虚水肿、痛疽难溃、血虚萎黄等病症,如补中益气汤以黄芪配伍党参、白术等,升阳举陷,治疗内脏下垂、久泻脱肛;玉屏风散中黄芪与白术、防风同用,益气固表止汗,预防感冒。
- 党参
- 来源与炮制:桔梗科植物党参、素花党参或川党参的根,主要产于山西、陕西等地,秋季采挖,洗净,晒干。
- 功效:味甘,性平,归脾、肺经,具有健脾益肺,养血生津之效,常用于脾肺气虚所致的食少倦怠、咳嗽虚喘、气血不足的面色萎黄、头晕心悸等,相较人参,其药力缓和,更适宜日常轻补,如四君子汤(党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),为补脾基础方,可健脾胃、助运化。
补血类中药
-
当归
- 来源与炮制: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,主产甘肃岷县(岷当归),秋末采挖,除去须根及泥沙,待水分稍蒸发后,捆成小把,上棚,用烟火慢慢熏干。
- 功效:补血活血,调经止痛,润肠通便,被誉为“血中圣药”,适用于血虚萎黄、眩晕心悸、月经不调、经闭痛经、虚寒腹痛、风湿痹痛、跌打损伤、痈疽疮疡、肠燥便秘等,四物汤(当归、熟地黄、白芍、川芎)是妇科调经补血的经典名方;当归生姜羊肉汤则温中补血、祛寒止痛,适合产后血虚受寒者。
-
熟地黄
- 来源与炮制: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,经加工蒸晒而成,生地黄清热凉血、养阴生津,熟地黄则以补血滋阴为主。
- 功效:补血养阴,填精益髓,用于血虚诸证、肝肾阴虚证,像六味地黄丸(熟地黄、山茱萸、山药、泽泻、牡丹皮、茯苓),滋补肝肾,常服可改善腰膝酸软、头晕耳鸣、潮热盗汗等阴虚症状;归脾汤含熟地黄,协同其他药物健脾养心、益气补血,治疗心脾两虚之心悸怔忡、失眠健忘、面色萎黄。
-
白芍
- 来源与炮制:毛茛科植物芍药的根,夏、秋二季采挖,洗净,除去头尾及细根,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,晒干,有生白芍与炒白芍之分,生品长于养血调经、柔肝止痛;炒后缓中止痛力增强。
- 功效:养血调经,敛阴止汗,柔肝止痛,平抑肝阳,用于血虚萎黄、月经不调、自汗盗汗、胁肋脘腹疼痛、四肢挛急疼痛、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等,逍遥散(柴胡、当归、白芍、白术、茯苓、炙甘草、薄荷、生姜)疏肝健脾、养血调经,是妇科调经疏肝常用方剂;芍药甘草汤仅两味药,酸甘化阴,缓急止痛,对腓肠肌痉挛有良效。
活血化瘀类中药
- 川芎
- 来源与炮制: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,主产四川,多为栽培品,夏季采挖,除去泥沙,晒后烘干。
- 功效:活血行气,祛风止痛,既能活血化瘀,又可行气解郁,为“血中之气药”,广泛用于各种瘀血阻滞之证,如月经不调、经闭痛经、胸痹心痛、头痛、风湿痹痛等,如血府逐瘀汤(桃仁、红花、当归、生地黄、川芎、赤芍、牛膝、桔梗、柴胡、枳壳、甘草),以川芎配合诸药,活血祛瘀、行气止痛,治疗胸中血瘀之胸痛、头痛日久不愈等。
- 丹参
- 来源与炮制:唇形科植物丹参的根及根茎,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,秋季采挖,洗净,晒干。
- 功效:活血祛瘀,通经止痛,清心除烦,凉血消痈,常用于胸痹心痛、脘腹胁痛、瘕瘕积聚、热痹疼痛、心烦不眠、月经不调、痛经经闭、疮疡肿痛等,丹参饮片入药可煎汤内服,复方丹参滴丸以其为主要成分,活血化瘀、理气止痛,用于冠心病心绞痛,便携且起效快。
- 桃仁
- 来源与炮制: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干燥成熟种子,前者习称“毛桃仁”,后者称“山桃仁”,均需去除种皮。
- 功效:活血祛瘀,润肠通便,止咳平喘,用于经闭痛经、瘕瘕积聚、肺痈肠痈、跌扑损伤、肠燥便秘、咳嗽气喘等,如桃核承气汤(桃仁、桂枝、大黄、芒硝、甘草),破血下瘀,治疗下焦蓄血之少腹急结、小便自利等症;润肠通便时,常与杏仁、柏子仁等润肠药同用。
清热类中药
- 金银花
- 来源与炮制: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,夏初花开放前采收,干燥,生用或制成露剂使用。
- 功效:清热解毒,疏散风热,善治痈肿疔疮、喉痹、丹毒、热毒血痢、风热感冒、温病发热等,银翘散(金银花、连翘、薄荷、荆芥穗、淡豆豉、牛蒡子、桔梗、芦根、竹叶、甘草)为辛凉平剂,疏散风热、清热解毒,主治风热感冒初起之发热、头痛、咽痛等症状;金银花露气味清香,清热解暑,老少皆宜。
- 连翘
- 来源与炮制:木犀科植物连翘的果实,分青翘(采收未成熟果实)、老翘(采收熟透果实),晒干。
- 功效:清热解毒,消肿散结,疏散风热,用于痈疽瘰疬、乳蛾丹毒、风热感冒、温病初起等,连翘心长于清心泻火,除烦安神,常用于热入心包之神昏谵语,如普济消毒饮(黄芩、黄连、陈皮、甘草、玄参、连翘等),重用连翘配伍诸药,清热解毒、疏风散邪,治疗大头瘟之恶寒发热、头面红肿焮痛等。
- 黄芩
**来源与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