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南方连着下了半个月雨,街坊王婶来我家串门时直喊浑身酸痛,她从布兜里掏出个油纸包:"这是老家带来的鸡毛狗,泡酒喝最祛湿气!"看着那把灰褐色的根须,我突然想起爷爷生前总念叨的"三伏天吃鸡毛狗,秋冬腿脚不受罪"的俗语,这味在中药铺里难得一见的药材,倒是藏着不少养生智慧。
藏在深山里的"鸡毛狗" 第一次见这味药是在皖南山区采风时,当地药农老李带着我们爬了半天山,指着岩缝里一丛毛茸茸的植物说:"这就是鸡毛狗,下霜后叶子变红的时候药效最好。"凑近看,这草叶背面果然像撒了层鸡绒毛,搓碎闻着有股类似艾草的清香,老李告诉我们,这草在《本草拾遗》里叫"石打穿",能驱风湿,村里人常拿它泡澡治关节炎。
祛湿健脾的"草根英雄" 回到城里查资料才发现,这味药在不同地方有不同叫法,江浙一带叫"红毛藤",两广地区称"过山龙",但最形象的还是我们老家的"鸡毛狗",中医说它性温味辛,归肝脾经,特别适合体内有陈寒旧湿的人,我邻居张叔年轻时在冷库工作落下病根,每到变天膝盖就疼得不行,去年我用鸡毛狗配当归炖羊肉给他调理,现在上下楼梯都利索多了。
厨房里的中药秘籍 要说这鸡毛狗怎么吃最见效,还得数我奶奶的土方子,清明前采一把鲜嫩的芽尖,焯水后切碎拌香干,再加点香油醋,酸爽开胃还能刮油脂,去年公司体检发现血脂高的刘科长,连着吃了半个月这道凉菜,复查时甘油三酯降了不少,不过要记住,这菜性燥,阴虚火旺的人要少吃,最好搭配银耳莲子羹中和。
真假辨识有窍门 市面上干货鱼龙混杂,我吃过两次亏才摸出门道,正宗的鸡毛狗根茎断面有菊花纹,晒干后表皮会起皱像老人脸,有次在旅游区买的"特产",泡水后汤色浑浊发黑,后来才知道是拿牛膝冒充的,现在我都只去相熟的老药农那里买,他们还会教你怎么挑:选根条均匀、带棕色绒毛的,闻着有薄荷混合松香的味道才对。
现代养生新玩法 现在年轻人流行用鸡毛狗做足浴包,我女儿闺蜜圈里传着个配方:鸡毛狗30克+老姜5片+花椒10粒,煮水泡脚特别解乏,上个月我去她家试了下,泡完脚底涌泉穴暖暖的,当晚睡得格外沉,不过要注意水温别超过45度,泡到额头微微冒汗就要擦干,否则容易着凉。
这些禁忌要记牢 虽说是好东西,但乱吃也会出问题,去年隔壁陈哥听信偏方,每天用鸡毛狗泡酒喝,结果喝出胃出血,中医讲究辨证施治,这味药孕妇绝对不能碰,高血压患者要减量,最好配上丹参一起用,我表舅妈当年月子没坐好,落下腰痛的毛病,老中医就让她用鸡毛狗加杜仲煎水熏蒸,现在腰板挺直能跳广场舞了。
储存有道保药效 前年在云南收的野生鸡毛狗,我分成小捆挂在阴凉通风处,有次忘记收进来,被雨淋过的药材发了霉,只能忍痛扔掉,现在学乖了,晒干后用蜂蜜拌一层,装进玻璃罐密封,这样放两年都不失药效,要是发现药材长白毛,千万别洗,直接太阳底下暴晒半天就能恢复。
药食同源的智慧 最近迷上用鸡毛狗做药膳,上周试着做了个"祛湿四宝汤":鸡毛狗15克、赤小豆50克、炒薏米30克、陈皮1块,炖出来的汤带着淡淡的草木香,公司同事连喝三天,都说上厕所通畅了,肚子也不胀了,不过这汤偏温补,体质燥热的人可以加雪梨中和,或者把赤小豆换成绿豆。
民间传说趣闻多 老家流传着个故事,说古时候有樵夫在山里迷路,又冷又饿时看见野狗在啃一种毛茸茸的草,他试着嚼了嚼,居然浑身发热找回了家,后来人们就把这种草叫"鸡毛狗",说是沾了仙气,虽然只是传说,但这味药确实救了不少人,我大伯年轻时在东北伐木,关节冻坏就是靠这草药浴救回来的。
科学认知更重要 现在医学研究证实,鸡毛狗含有挥发油、生物碱等成分,确实有抗炎镇痛的作用,但可不是包治百病的神药,关键要对症,建议大家别盲目进补,最好找中医师把脉后再用,就像我楼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