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芦"字头的中药到底有啥区别?今天咱们就来唠唠那些带"芦"字的中药材,别看它们名字像亲戚,功效可大不同,有的能清热败火,有的专治乳腺问题,还有的是美容养颜的宝藏!
芦根——藏在水边的"天然退火茶"
上次去郊外玩,看见芦苇荡里冒出好多灰白的根茎,老中医说这就是芦根,这玩意儿可真是个宝,《本草纲目》里写着它能"清热泻火,生津止渴",夏天用它煮水喝,比冰镇饮料还解暑!
我表姑去年总咳黄痰,老中医就让她用鲜芦根煮水,结果连喝三天,痰少了嗓子也清爽了,不过要记住,芦根分鲜品和干品,鲜的清热力更强,干的更适合保存,脾胃虚寒的人要少喝,毕竟性寒嘛。
芦荟——既能涂脸又能吃的"万能胶"
说起芦荟大家肯定不陌生,但很多人只知道它能治烫伤,药性论》里早有记载,这绿胖子还能"杀虫疗疳",我家阳台就养了一盆,叶子掰下来直接涂蚊虫叮咬,比花露水还管用。
不过要提醒一句:能吃的芦荟品种只有库拉索芦荟等几种,去年邻居阿姨把观赏芦荟当蔬菜吃,结果拉肚子进医院,这教训可要记住!现在市面上的芦荟胶囊,主要就是用它的泻下作用来通便排毒。
漏芦——通乳高手的"特殊技能"
这个带"漏"字的中药最有意思,老中医说它名字来源于"漏霜"特性,就像奶水自己流出来,哺乳期堵奶的姐妹都知道,这味药是通乳方里的常客,配上王不留行、通草,效果加倍。
但要注意,漏芦有毛茸茸的细毛,煎药时要包煎布,气血虚弱的妈妈要慎用,它更适合实证堵奶的情况,现在有些美容院还用它来做乳腺疏通按摩,不过得找专业人士操作。
芦苇茎——被忽略的"解毒高手"
好多人都不知道,芦苇不只是编席子的!它的中空茎秆晒干后入药,能"祛风解毒",小时候在河边玩,大人总让我们嚼芦苇茎,说是治牙疼,现在想想,那股清凉劲儿确实能缓解牙龈肿痛。
新鲜芦苇汁还能解河豚毒,《千金方》里就有记载,不过现在河豚都是养殖的,这用法倒是少见了,倒是春天采的芦笋嫩芽,焯水凉拌能清肝火,比吃药还好吃。
苎麻根——带"芦"却不是芦苇家族
虽然名字带"苎"不带"芦",但很多地方都叫它"野苎麻",这草药可是安胎圣品,《本草拾遗》说它能"止血安胎",怀孕闺蜜出血时,中医就开过这个配黄芩,效果还真不错。
不过要认准正品,有些地方把空心莲子草错当苎麻根,真正的苎麻根断面是类白色的,有黏液感,新鲜的还能外敷治跌打损伤,老家偏方常用这个。
这些带"芦"的中药,个个都有绝活,但千万别自己乱试,就像我同事把芦荟当面膜天天敷,结果皮肤过敏满脸红疹,用中药前最好问问大夫,搞清楚体质再下手,你家那边有没有这些"芦"字辈的草药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使用经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