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跑药材市场发现个新鲜玩意儿——专门切皂针的电动机器刀,咱干了十几年中药材加工的老李头蹲在机器前直吧唧嘴:"早二十年前要是有这玩意儿,我那双老寒腿能少受多少罪!"
要说皂针这药材,懂行的都知道它是个磨人的小妖精,晒干的皂针又细又韧,拿普通菜刀剁吧,不是劈成渣就是连刀带药弹飞半米,去年给诊所供货那会儿,三个小工拿着砍刀轮番上阵,愣是切了整整一下午,手指头都磨出血泡,现在这台机器往操作台上一搁,哗啦啦倒进去半筐皂针,按下开关唰唰几下就切得均匀整齐,跟玩似的。
这机器看着不起眼,里头可藏着大学问,刀片是特制的波浪形不锈钢,听说参照了山里砍柴的镰刀弧度,电机转速调得贼讲究,转快了容易打飞药材,转慢了又切不断,厂家不知道试了多少遍才定在每分钟1800转,最绝的是那个弧形漏斗设计,药材倒进去自动往刀片口聚堆,比老家喂鸡的食槽还贴心。
老药工张师傅摸着机器直叹气:"早年间切皂针要备着棉纱手套,稍不留神就是满手血道子,现在小姑娘家家的都能轻松操作,切出来的片子薄厚均匀,药效释放比手工切的强三倍。"他指着旁边刚切好的皂针片,透着玻璃罐子看过去,片片都比铜钱厚薄,棱角分明不带半点毛边。
市面上同类机器不少,但这台能火起来真有两把刷子,刀刃用的是医用级304不锈钢,切完中药不带串味,底座四个吸盘一摁,八级大风都刮不跑,最妙的是那个应急刹车键,手指头不小心伸进去,立马停得死死的,前几天隔壁王婶切当归片时戒指被卷进去,多亏这刹车键才没把指头削了。
用惯这机器再去看传统切药,简直像穿越回石器时代,以前切皂针要备着木槌、铁砧、三把不同型号的刀,现在一台机器全搞定,切牛膝、黄芪这些硬药材时,把进料口调大点;切菊花、桑叶这些脆的,换个细刀片就行,老李头现在每天提前两小时收工,省下时间跟老哥们喝二两小酒。
不过要想用得顺手,里头的门道还真不少,新机器第一次用必须拿陈年艾草熏半个钟头,去去车间里的铁锈味,切完粘性大的药材记得及时擦刀片,不然等干了粘在上面像胶水似的,最要紧的是定期给齿轮上油,这机器就跟老伙计似的,伺候好了能给你卖命十年八年。
前些天带着机器去药材展销会,围着的人群比看杂技还热闹,东北做参茸的老板当场订了二十台,说切人参须再也不用求爷爷告奶奶找老师傅,南方熬膏方的诊所更是当宝贝供着,据说用这机器切出的药材,煎药时间能缩短一半,现在厂里加班加点生产,订单排到明年开春了。
说到底,这机器能火起来还是沾了中医药发展的光,如今年轻人学切药手艺的少了,但治病调理离不了好药材,机器切药既保住了老祖宗的炮制精髓,又跟上了工业智造的步伐,就像老李头说的:"机器再聪明,终究是替咱们人手干活,关键得会调会养,别让冷冰冰的铁疙瘩伤了药材的灵气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