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头晕这个毛病,可真是让人头疼,天旋地转站不稳,眼冒金星直犯恶心,去医院检查又查不出大毛病,其实咱们老祖宗早就把这类问题研究透了,今天我就带大家看看中医是怎么用几味草药就搞定晕头转向的。
先搞懂你是哪种"晕" 别看都是头晕,背后的原因可大有讲究,有的是熬夜加班导致的肝阳上亢,有的是产后血虚引起的脑供氧不足,还有的是颈椎病压迫神经惹的祸,就像感冒分冷热一样,治头晕也得对症下药。
五个传世止晕方子
-
半夏白术天麻汤(眩晕经典方) 这组合堪称治晕界的"黄金搭档",专治痰湿型头晕,就像厨房下水道堵了会返臭水,人体内痰湿过重就会蒙蔽清窍,半夏负责化痰,天麻平息肝风,再加上健脾的白术,三味药煮出琥珀色的药汤,喝上三天,那种头重脚轻的感觉就会减轻。
-
八珍汤加减(血虚型头晕) 很多女性蹲久起身眼前发黑,这是典型的血虚,当归、熟地、白芍补血,党参、黄芪补气,再加点枸杞红枣,熬出来的汤药比红糖水还香甜,记得用砂锅小火慢炖,看着药材在锅里翻滚的样子特别治愈。
-
桂枝加葛根汤(颈性头晕) 现在低头族越来越多,颈椎变形压迫血管就会头晕,桂枝温通经络,葛根专门解肌,配上生姜红枣,喝完脖子暖暖的,有个程序员朋友连喝一周,说转头时那种咔哒声都消失了。
-
天麻钩藤饮(肝阳上亢型) 熬夜熬到两点还不睡,第二天脑袋是不是像顶了个炸弹?这种属于肝火太旺,天麻平肝,钩藤降火,再配点石决明镇住上窜的火苗,这方子特别适合春天容易上火的人,喝完感觉头顶的紧箍咒松了。
-
归脾汤(心脾两虚型) 有些学生考试前总晕,其实是思虑过度伤了心脾,龙眼肉、酸枣仁安神,人参、黄芪补气,煮出来的药汤带着谷物的甜香,建议用保温杯焖泡,课间喝两口,既能提神又不刺激胃。
用药小窍门 别以为抓完药就完事了,煎药方法大有讲究,治头晕的药多含挥发成分,开水下锅煮15分钟就够了,天麻要趁着新鲜切片,晒干的反而效果差,实在怕苦可以加点蜂蜜,但糖尿病人要慎用。
防晕生活指南 光靠吃药可不够,生活习惯才是根本,每天踮脚尖走10分钟,能引气血上行,枕头里塞点决明子,睡觉时自动做头部按摩,最关键是少看手机,我认识个外卖小哥自从限制刷视频时间,晕车毛病都好了一大半。
哪些情况要警惕? 如果头晕伴随剧烈头痛、手脚发麻,或者突然晕倒,千万别自己乱吃药,去年邻居王叔就是当普通头晕治,结果耽误了脑瘤治疗,这时候一定要去大医院做CT排查。
食补胜于药补 平时多吃点鸽子蛋天麻羹,把天麻粉撒在酸奶里当早餐,办公室常备陈皮山楂茶,既能消食又能防晕,记住吃东西要细嚼慢咽,狼吞虎咽最容易引发头晕。
真实案例分享 我表姑五十岁开始经常晕,西医说是美尼尔综合征,后来老中医开了个怪方子:炒苍耳子泡白酒,每天蘸着药酒擦头皮,坚持一个月,现在跳广场舞都不带晃的,当然这种方法得遵医嘱,酒精过敏的千万别试。
四季调养重点 春天多梳头通气血,夏天用薄荷叶泡脚清热,秋天吃松子核桃润燥,冬天艾灸百会穴升阳,跟着节气调理,比临时抱佛脚管用多了。
情绪管理很重要 爱着急的人更容易头晕,建议养盆薄荷随时闻香气,早上对着窗户大喊三声泄泄肝火,我同事办公桌摆着微型解压球,据说捏着捏着就不那么烦躁了。
运动康复建议 学学太极云手那个动作,每天早晚各练五分钟,不会打太极的,简单摇头晃脑也行,注意幅度要小,速度要慢,想象自己是棵在风中摇曳的芦苇。
最后提醒大家,中药见效没那么快,一般要连喝五天才能见效果,如果喝了三天还没改善,说明药不对症,赶紧找医生调整方子,毕竟每个人的体质就像指纹一样独特,别人有效的方子未必适合你,存好这篇实用指南,下次头晕别再瞎吃西药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