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大夫,这青葙子和车前子是不是同一种药?"上周在中药房抓药时,隔壁阿婆的疑问让我想起不少患者都有过类似困惑,作为研究中药材十余年的从业者,今天就带大家揭开这对"同名兄弟"的真面目。
认祖归宗说根源 青葙子本名"鸡冠苋子",老家在河南安徽一带,属于苋科植物青葙的干燥种子,这药材有个特点,成熟时满枝穗像狼尾巴,老辈人常说"狼尾草里藏青葙",而车前子则是车前科植物的果实,全国路边都能见到它圆卵形的小叶片,古人称其为"车轮菜",皆因它的果穗常生长在牛马蹄印里。
肉眼识药有诀窍 上个月帮表弟鉴别药材时发现的三个特征特别明显:青葙子表面灰黑色带星光,放大镜下能看到小凹点;车前子个头更大些,外皮黑褐色带皱纹,拿在手里颠一颠,青葙子轻飘飘的,车前子却沉甸甸的,最有意思的是泡水实验,青葙子入水就沉底,车前子却在水面转圈圈,古医书记载的"车前浮水"果然不假。
药效差异知多少 去年给邻居王叔配明目方剂时,特意选了青葙子,这味药专攻肝火上炎导致的眼红肿痛,《本经》里说它能"主目疾",而车前子更像是身体的"清洁工",利水通淋效果一流,小便不利时用它煮水,见效比茯苓还快,不过二者都能清热,倒是容易让人混淆。
古籍里的那些事儿 翻看李时珍的《纲目》,发现青葙子条下写着"治五脏热",车前子则记着"导小肠热",古代医家把青葙子比作"眼睛的消防员",专灭肝火;车前子却是"膀胱的清道夫",主攻下焦湿热,有趣的是,两味药都出现在《千金方》的消渴症药方里,但用量比例大有讲究。
厨房里的养生智慧 前几天去菜市场,发现有摊主把车前草当野菜卖,其实新鲜车前草凉拌能清热,晒干后的车前子煮粥最合适,青葙子就不适合食用,多用来装枕头助眠,记得去年给表妹缝药枕,特意混了青葙子和决明子,她说用了一个月,熬夜看的黑眼圈淡了不少。
现代研究的门道 中国药科大学的最新研究发现,青葙子含有的硝酸钾成分能扩张血管,对高血压引起的眼底出血有奇效,而车前子提取的桃叶珊瑚苷,正在被开发成新型利尿剂,不过可别自己乱试,就像我二舅当年把车前草当减肥茶喝,结果闹得胃疼住院。
- 看外形:青葙子小而扁,车前子大而鼓
- 试浮沉:前者沉底,后者漂浮
- 闻气味:青葙微臭,车前带清香
- 问功效:清肝明目选青葙,利尿通淋用车前
下次去药店,不妨拿起两种药材对比看看,记住这个口诀:"青葙清肝似消防,车前利水如疏通",保准不会买错,毕竟中药讲究对症下药,用错了好比请木匠做裁缝活,白费功夫还耽误事